[实用新型]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7591.5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7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秋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9/10 | 分类号: | B60R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潘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夹持 自行车 夹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涉及于交通车辆技术领域的自行车,其中供承载自行车的携车架,使自行车借以附挂于汽车,特别针对携车架用来夹持自行车车架的夹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喜爱自行车旅游、单车运动的人士愈来愈多,所以业界设计一种携车架,用以附挂于车体的背侧或是车体的顶侧,利用携车架来携挂自行车以随行于交通车辆,以便自行车附载于汽车而能四处移动。
携车架连结自行车时使用的是夹具,该夹具一端为定位束,用以夹束于携车架的架杆,另一端是是夹持束,用以包夹自行车呈横向的上管,该夹持束为两个呈开合的弧片,两弧片的一端为枢设状,另一相对端是夹持端,夹持端上横向组穿有螺栓,以便两弧片以其枢点张开,便可包夹自行车的上管,再配合螺栓予以紧固,确定两弧片夹紧上管。只是,前述夹具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下所述:
由于夹持束控制两弧片夹持自行车的上管,两弧片的夹持端,其夹持上管的包覆范围,并没有全面性包夹住横管,常在夹持上管之后,于两夹持端的末端之间(尤其常居于下方)存在显著的缺口间隙,故而如果受到外力碰撞,甚至是经常因汽车行驶而随路面颠簸造成震动,很可能造成上管朝下方的缺口间隙而渐松脱于夹持束,造成夹持自行车不牢靠、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鉴于前述的问题,进而用心研究开发,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具装置,其主要是夹具可以更有效地护围其夹持自行车车架的面积,避免夹具包夹自行车架出现脱位可能的缺口间隙,扩大接触、护围面积,让夹具夹持自行车更加稳固与可靠。
为了可达到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具装置,其包含一个供夹持于携车架适处的定位束,以及一个供夹持自行车车架适处的夹持束,其中自该定位束组穿一个螺杆,该螺杆并组穿一个连管、一个弹簧以及该夹持束,该螺杆穿出该夹持束的末端接合一个控制帽,该控制帽带动该螺杆,对该夹持束、该定位束同步产生松脱与夹紧的作用,其中:
该夹持束包含一个第一夹部、一个第二夹部,该弹簧受该夹持束的第一夹部及第二夹部所迫抵,该第一、二夹部各有一端为枢端,该两个枢端可活动地连结,以供该第一、二夹部可以该枢端处为支点形成开合,该第一、二夹部对应该螺杆穿设一个穿孔,以及;
一个内夹座,其设置于该第一、二夹部的一个侧面,不同于该枢端的区域,该内夹座为塑性材质,在两端分别设置一个通孔与一个夹持端,该通孔对应该穿孔,以供该螺杆来贯穿,该夹持端呈相向对称,以对应夹束自行车车架,该两夹持端,分别在末端一侧外突一个第一限止端、一个第二限止端,该第一、二限止端彼此呈错开的对称配置,该第一限止端可靠置于该第二限止端邻侧的末端面上;借助该第一、二限止端,于该夹持端夹束处增加防脱位的护围作用。
所述的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具装置,所述夹持束的第一、二夹部于一个侧面凹设有数个卡槽,内夹座对应于第一、二夹部的卡槽,突设有卡柱,供卡柱凹凸配合于卡槽,将各内夹座分别结合于第一、二夹部。
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的功效简要说明如下所列:
1.本实用新型的夹具,针对夹持束作改变,尤其是增进夹持束夹持自行车的稳固性。利用夹持束的第一、二夹部,于其相对的内面设置一个内夹座,两个内夹座在夹持端的末端,分别突伸一个第一限止端、一个第二限止端,借助第一、二限止端互呈左右错开的对称配置,在夹持端夹束以外的一侧露空区域,起了有效护围、防脱落的稳固作用,填补夹持端夹持未及完整夹束之处。携车架随汽车行驶而恐随路面颠簸难免造成震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二限止端在夹持端未及完全夹束的下方露空区域,提供护围防脱落作用,使自行车不致因行驶路面造成的震动而脱落于夹持束,故本实用新型深具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的内夹座为塑性材质,故可以在夹持端轻易形成止滑纹路,来加强夹束自行车车架的摩擦力,同时又不会刮伤自行车车架的表面。
3.本实用新型的内夹座与第一、二夹部可以分开,如果内夹座有所损伤,更换即可,故能长保使用的优良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元件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夹持束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仰视角度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夹持上管的组合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未夹持状态的组合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定位束 11组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75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龟鳖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生态山羊绿色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