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铁路跨线桥防护网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0027.0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5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张锋;刘巍;杨焕忠;骆斌;付国琳;王春革;张天宝;夏晓南;董根涛;张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灵峰;骆斌;王春革;董根涛 |
主分类号: | E01F7/00 | 分类号: | E01F7/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铁路 跨线桥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普速铁路跨线桥安全防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铁路跨线桥防护网栅。
背景技术
目前,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上方的跨线桥大多采用传统的防护网,其由若干根立柱、设置在相邻立柱之间的两根横梁组成,两根横梁分别位于立柱的上部和下部,立柱与横梁形成的框架内设置有网孔板。传统的防护网结构样式陈旧,制造工艺简陋,受环境影响较大,铁制的防护网易生锈,网孔板网孔大,自重大、风阻大,易损坏、易腐蚀,维修养护成本高,运行后有脱落和倾覆风险,给跨线桥下的设备安全运行以及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防护不良遭雷击风险加大,后期检修、日常维护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的高速铁路跨线桥防护网栅。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速铁路跨线桥防护网栅,其采用玻璃钢材质,包括若干根立柱,相邻立柱之间设置有防护网板,防护网板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网孔板、第二网孔板和第三网孔板,第一网孔板的网孔为方形,第二网孔板的网孔为米字形,第三网孔板的网孔为外凸式百叶窗形。
所述的高速铁路跨线桥防护网栅,其相邻立柱之间设置有两根横梁,两根横梁分别位于防护网板的上部和下部。
所述的高速铁路跨线桥防护网栅,其立柱采用背靠背的双槽钢。
所述的高速铁路跨线桥防护网栅,其两端部的立柱采用单槽钢或背靠背的双槽钢。
所述的高速铁路跨线桥防护网栅,其立柱底部通过地脚螺栓以及法兰固定连接在跨线桥基础上。
所述的高速铁路跨线桥防护网栅,其第一网孔板与第二网孔板、第二网孔板和第三网孔板之间均通过螺栓以及C形扣件连接。
所述的高速铁路跨线桥防护网栅,其第一网孔板、第二网孔板的网孔规格均小于40×40mm。
所述的高速铁路跨线桥防护网栅,其立柱与跨线桥基础、第一网孔板与第二网孔板、第二网孔板和第三网孔板之间连接的螺栓均为非导磁材料。
本实用新型高速铁路跨线桥防护网栅,其采用的玻璃钢为玻璃钢拉挤型材,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耐热、耐高温,耐腐蚀,使用周期长,免于维护,质轻、强度高,且便于切割、安装;抗冲击,不易形变,减少疲劳感;防滑、具有轻微弹性,增强舒适感,提高工作效率,阻燃、绝缘、绝燃、无磁性。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越性:
该高速铁路跨线桥防护网栅,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新颖,防护网板由上至下采用三种类型的网孔,第一网孔板采用方形网孔,孔洞较大,有利于空气通量,第二网孔板采用米字形网孔,孔洞较小,对桥面上的飞溅杂物具有防护作用,第三网孔板采用外凸式百叶窗形网孔,对桥面上的液态杂物具有防护作用;其空气通量好,风阻小,重量轻,对基础影响小,耐侯性强,防雷效果好,使用周期长达二十年,免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实施例一个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1-第一网孔板;2-立柱;3-第二网孔板;4-第三网孔板;5-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3所示为防护网栅一个单元,根据需要可以多个单元连接,如图1所示。该高速铁路跨线桥防护网栅,其采用玻璃钢材质,包括若干个立柱2,立柱采用背靠背的双槽钢,双槽钢通过螺栓固定,立柱底部通过地脚螺栓以及法兰固定连接在跨线桥基础5上,相邻立柱之间设置有防护网板,防护网板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网孔板1、第二网孔板3和第三网孔板4,第一网孔板与第二网孔板之间通过螺栓以及C形扣件连接,第二网孔板和第三网孔板之间通过螺栓以及C形扣件连接,第一网孔板的网孔为方形,第二网孔板的网孔为米字形,第三网孔板的网孔为外凸式百叶窗形。
上述的方形网孔、米字形网孔规格均小于40×40mm。
上述的立柱与跨线桥基础、第一网孔板与第二网孔板、第二网孔板和第三网孔板之间连接的螺栓均为非导磁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高速铁路跨线桥防护网栅,其相邻立柱之间也可设置有两根横梁,两根横梁分别位于防护网板的上部和下部;防护网栅两端部的立柱采用单槽钢或背靠背的双槽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灵峰;骆斌;王春革;董根涛,未经张灵峰;骆斌;王春革;董根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00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