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薄型等离子体室内空气净化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1703.8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8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黄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克施为空气净化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F24F11/02;A61L9/22;B03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赵建刚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薄型 等离子体 室内 空气净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薄型等离子体室内空气净化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机通常体积庞大,而且由于其内部结构所限普遍存在以下缺陷
1.灭菌装置:现有近似技术为平板圆孔式放电结构,其结构特点是将任一尖端置于一圆孔中心上方,并距离圆孔一定位置固定,通过接驳正电极的尖端向圆孔切角边缘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因此结构是裸露的且并未施加外电场进行约束和屏蔽,所以在尖端较近处的等离子体受电场约束呈有序运动状态,因此受流经气流影响较小,此部分等离子体随气流的溢出量也较小;但在尖端较远处,因无外电场施加约束,此部分等离子体呈离散状态且受流经气流影响较大,随气流的溢出量也较大;且当气流流经尖端较远时,大量等离子体被流经气流溢出,所以在结构内部除距离尖端较近的点之外,灭菌效率较弱。
2.集尘装置:现有集尘装置主要为平板静电集尘技术,属平面放电结构,其结构的特点是在两张相对完全平行的金属板之间放电产生静电场进行集尘,因两板间放电电压与板间距成正比,放电功率与板面积成正比。故此集尘效率同受上述两点的影响较大。在集尘工作过程中,因受被集颗粒物粒径的影响,在两平板间的局部会因集尘厚度的不同而出现明显的突端,近而突端又会改变或缩小两板间的放电距离,因此,在两平板间,有突端的局部或突端较明显的局部,会出现局部强电场和局部电拉弧现像,局部电拉弧现像会大量消耗单元电能,减弱临近电场的静电场强度,从而降低集尘效果。而且局部电拉弧现象也会在两板间产生过高剂量的臭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型等离子体室内空气净化机以实现多级灭菌与集尘功能,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薄型等离子体室内空气净化机,包括,隧道式等离子灭菌单元、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自动控制模块、等离子体电源、气流循环风扇和外壳,所述隧道式等离子灭菌单元、所述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所述自动控制模块、所述等离子体电源和所述气流循环风扇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隧道式等离子灭菌单元位于所述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的来风侧。
优选的,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电源开关和调节所述气流循环风扇转速的风速调节钮。
优选的,所述气流循环风扇设置于所述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的出风侧;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进风孔设置于靠近所述隧道式等离子灭菌单元进风侧的一侧,所述出风孔设置于靠近所述气流循环风扇出风口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隧道式等离子灭菌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隧道式等离子体腔;所述隧道式等离子体腔包括腔体和放电针,所述腔体为金属圆管,所述金属圆管与所述放电针同轴设置且所述放电针的针尖探入所述金属圆管内,所述金属圆管与所述放电针的同轴位置固定不变,所述金属圆管与所述放电针分别与所述等离子体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金属圆管为铝质圆管;所述放电针的针尖探入所述金属圆管内10毫米,所述放电针的直径为0.8毫米,所述金属圆管的内径为50毫米。
优选的,所述隧道式等离子灭菌单元包括8个所述隧道式等离子体腔,且8个所述隧道式等离子体腔并排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包括前级匀速单元和后级集尘单元,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出风侧与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进风侧相对且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均由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制成,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孔道同向设置,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出风侧布置有锐角尖端,所述锐角尖端的尖部朝向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进风侧;所述前级匀速单元与所述后级集尘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等离子体电源的正负极。
优选的,所述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为铝制蜂巢状多孔型材。
优选的,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进风侧为所述蜂巢状多孔型材的平整截面;所述前级匀速单元进风侧的锐角尖端的尖部与所述后级集尘单元进风侧的距离为15毫米±0.2毫米,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之间的空隙形成多端微电场。
优选的,整机厚度为6~7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新型结构的隧道式等离子灭菌单元和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双重灭菌除尘的结构设计,不但大大提升了灭菌和除尘的效果,同时使得所有部件可以全部装配到一个超薄的壳体内,以使整个等离子体室内空气净化机实现仅厚6~7厘米的超薄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克施为空气净化技术(天津)有限公司,未经洛克施为空气净化技术(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17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