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内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6366.3 | 申请日: | 2013-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9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坤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坤荣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陈践实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内散热装置,使得汽车于上车行驶前,能以远程遥控的方式预先进行车室的散热与换气,以降低车室温度。
背景技术
汽车为目前大众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各国的使用率都非常高。台湾地处亚热带气候,夏日停放在太阳下的汽车,很容易因为太阳光直射而使车室温度升高到将近摄氏50~60度。当人刚要上车时,该车室内的高温往往让人感到相当不舒服,甚至会有头昏或中暑等现像,连带使得汽车启动后冷气效果也不佳,必须在十数分钟后才开始会有凉意,相当令人垢病。虽说市面上也有许多夏天用隔热商品,但多属被动式的防御性商品。例如遮阳帘或隔热纸,其只能避免或降低太阳热能直接由玻璃照射入车内,但不具有主动降低车室温度的作用。此外,市面上有一种太阳能排热降温器能主动降低车室温度,但该种装设在车侧窗上方、具有太阳能板的风扇,利用太阳能吸收太阳光带动风扇将车厢内热气抽出,只是太阳能板受制于迎光面无法稳定吸收太阳能,导致风扇无法持续且高速地将热能排出车厢,又该太阳能板吸收能量后无法储存,因此无太阳光照射时风扇就无法运作,导致车厢内热气还是无法顺利排出。再者,该种结构排热效率差,无空气对流与换气效果,噱头大于实质作用。
显见,针对现有车室排热结构,仍不尽理想完善,实有改进的必要。发明人认为若以遥控的方式预先启动引擎与车上冷气,虽能达到预冷的效果,但存有相当的危险性。
有鉴于此,发明人特以研创成本实用新型,期望能借本实用新型的提出,俾改进现有车室无法排热的缺点,以符合实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改善现有车室无法于停车时自动排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内散热装置,位于车内,利用远程遥控的方式即能启动,借助车内散热装置,能将冷空气送入车内,同时将车内热空气排出车室,以达到预先降低车室温度的目的。如此一来,长时间停放在烈日下的汽车,在上车时即能于引擎未发动的情况下先行排热甚至具有冷房效果,经发动引擎启动车上冷气后,即能快速获致凉爽的车室温度。
本实用新型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内散热装置,其采独立的方式增设于车室中,特别是有鉴于现有车辆行驶中发电机所充的电能在单一电瓶饱和后即不再被利用,相当可惜,本实用新型能将以往类浪费掉的电能进行储存以供该车内散热装置使用,借此,充分有效利用电能来作为车室降温之用,相当理想,不额外耗用原有电能。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的手段为:
一种车内散热装置,其主要是于车辆中设置包括有一个蓄电单元、一个控制单元、一个冷却单元、一个制冷单元、一个进气单元与一个排气单元,所述蓄电单元,为储存电力的电瓶;所述控制单元,与该蓄电单元电性连接;该控制单元中包括有一个能用以侦测车室温度的温度感应元件与一个能以无线的方式传输讯号的无线讯号元件;所述冷却单元,与该控制单元和蓄电单元电性连接,该冷却单元并与一个制冷单元邻接设置,该制冷单元为制冷晶片,该制冷晶片经通电后一端面降温形成低温端面,另一端面则升温,该冷却单元与该制冷晶片的低温端面邻接并能用以就该制冷单元进行散热;所述进气单元,与该冷却单元连设并能将制冷单元降温产生的低温送入该车辆的车室内;所述排气单元,内端连通至车室并能将车室内的空气向外抽出。
优选为,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辅助蓄电单元,又车辆中配置有一个既有的主蓄电单元。
所述主蓄电单元,即为车辆中既有的电瓶,用以负责车辆引擎启动与车内电器的供应。
所述辅助蓄电单元,为本实用新型所增设的电瓶,能于车辆发电机优先充饱该主蓄电单元后,再接续将该辅助蓄电单元充满电力备用。
所述控制单元,与该主蓄电单元和该辅助蓄电单元电性连接;该控制单元中包括有一个温度感应元件与一个无线讯号元件,其中该温度感应元件能用以侦测车室的温度,至于该无线讯号元件能以无线的方式传输讯号。该无线方式至少包括无线电、wi-fi网路、RFID或手机讯号,且不以此为限。
所述该冷却单元,与该制冷单元邻接设置,该制冷单元为制冷晶片,经通电后一端面能产生低温,另一端面则产生热能,该冷却单元能用以就该制冷单元的热能进行散热用。
所述该进气单元,至少包括有一台鼓风机与一根导风管,该导风管与制冷晶片的低温端面连通,致使该进气单元能就制冷晶片的低温进行吹送,又该进气单元、该冷却单元与该制冷单元以设置于车后行李厢内为佳,且该进气单元末端能与车室内部连通,亦即制冷晶片所产生的冷空气能利用进气单元送入车室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坤荣,未经杨坤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63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轮自卸车集成式液压系统柜
- 下一篇:一种数学教学用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