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终端机的接口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25939.0 | 申请日: | 2013-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2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斗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642;H01R13/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机 接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机的接口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使用者使用移动终端机,如手机时,使用者可一边移动且一边用透过手机来播放音乐、使用网络、收看视频、网络电视等。因此,手机考虑到便携性,形成了小型化、超薄化、轻量化,并便于手握的趋势,但是手机为实现多功能化,目前往多媒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另外,手机需要接口装置来协助手机的多媒体化和充电。还有,手机的接口装置通过连接装置如电缆线等连接外部机器和充电器。
参阅图1,已知一种现有的移动终端机1(如手机)通过一电缆线5与计算机等一外部机器3连接。参阅图2a,电缆线5的一端设置与移动终端机1相连接的第一USB连接器5-1,另一端设置与外部机器连接的第二USB连接器5-2。另一种态样的电缆线5,如图2b所示,电缆线5的一端设置与移动终端机1相连接的第一USB连接器5-1,另一端设置内置充电回路的转接器(adapter)5-3。因此,外部机器3和转接器5-3通过电缆线向移动终端机1提供电力。因移动终端机1的飞跃式的发展,随着移动终端机1的使用时间的增加,促使移动终端机1电池容量逐渐增加。所以,通过电缆线5,需要增加对移动终端机1提供的电力,而使充电时间增加,造成不便。因此,必须要缩短充电时间,以减少等待时间,且能适用供现有电缆线的连接器插接,更能增加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在有限的空间中,透过增大端子面积,以提供高电力及提高充电效率并能适用供现有低电力用的电缆线的连接器插接的移动终端机的接口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机的接口装置,包含:
一连接端子单元,包括多数根端子,各该端子具有一接触部、及一自该接触部的一端延伸出的焊接部;
一连接器壳体,包括一绝缘体,和一从该绝缘体一侧突出的导向板,该等焊接部外露于该绝缘体,且该等端子共平面并彼此相间隔地设置于该导向板及该绝缘体,使该等接触部共平面地外露于该导向板,该等焊接部共平面地外露于该绝缘体,该等端子位于该导向板的两相反侧为一第一个端子及一最后一个端子,该第一个端子及该最后一个端子至少其中之一的端子的面积大于位于该第一个端子及该最后一个端子之间的端子的面积;及
一表壳,设置在该连接器壳体外侧。
其中,该第一个端子及该最后一个端子的接触部之间间距是2.0-3.0mm,该第一个端子及该最后一个端子的焊接部之间间距是3.0-4.0mm。
其中,该第一个端子和邻近该第一个端子的接触部之间间距和该最后一个端子和邻近该最后一个端子的接触部之间间距是0.5-0.8mm,该第一个端子和邻近该第一个端子的焊接部之间的间距和该最后一个端子和邻近该最后一个端子的焊接部之间间距是0.8-1.0mm。
其中,该第一个端子和该最后一个端子的宽度,比该第一个端子和该最后一个端子之间配置的端子的宽度要宽。
其中,各该端子还具有一自该接触部的另一端延伸出的末端部,该第一端子和该最后一个端子的末端部包覆该导向板的侧面呈弯曲状。
其中,该连接器壳体还包括多数个设置于该导向板的绝缘侧墙,该等绝缘侧墙分别对应设置在邻近的该等端子之间,且该等绝缘侧墙的厚度比连接端子单元的该等端子的厚度厚。
其中,该第一个端子和该最后一个端子在至少其中一外侧设置绝缘侧墙。
其中,该导向板的两相对侧设置一加强帽与该连接端子单元,该加强帽对应设置在该第一个端子和该最后一个端子之间的另一侧。
其中,该加强帽包覆该导向板的前方侧面呈弯曲状,且该加强帽与该第一个端子和该最后一个端子间隔相距。
其中,该表壳包括一供该等接触部外露的第一开口,该表壳的内侧上,形成纵向延伸的一第一卡合槽及一第二卡合槽至少其中一个并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一卡合槽及该第二卡合槽分别位在该表壳的内侧的两相反侧,该第一开口供相对应的一连接器插接,该连接器包括一对应该第一卡合槽位置设置的第一卡合凸起,或一对应该第二卡合槽位置设置的第二卡合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59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