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终端机的接口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25939.0 | 申请日: | 2013-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2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斗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642;H01R13/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机 接口 装置 | ||
1.一种移动终端机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连接端子单元,包括多数根端子,各该端子具有一接触部、及一自该接触部的一端延伸出的焊接部;
一连接器壳体,包括一绝缘体,和一从该绝缘体一侧突出的导向板,该等焊接部外露于该绝缘体,且该等端子共平面并彼此相间隔地设置于该导向板及该绝缘体,使该等接触部共平面地外露于该导向板,该等焊接部共平面地外露于该绝缘体,
该等端子中的第一个端子和最后一个端子位于该导向板的两相对侧,该第一个端子及该最后一个端子至少其中之一的端子的面积大于位于该第一个端子及该最后一个端子之间的端子的面积;及
一表壳,设置在该连接器壳体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机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个端子及该最后一个端子的接触部之间间距是2.0-3.0mm,该第一个端子及该最后一个端子的焊接部之间间距是3.0-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机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个端子和邻近该第一个端子的接触部之间间距和该最后一个端子和邻近该最后一个端子的接触部之间间距是0.5-0.8mm,该第一个端子和邻近该第一个端子的焊接部之间的间距和该最后一个端子和邻近该最后一个端子的焊接部之间间距是0.8-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机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个端子和该最后一个端子的宽度,比该第一个端子和该最后一个端子之间配置的端子的宽度要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机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端子还具有一自该接触部的另一端延伸出的末端部,该第一端子和该最后一个端子的末端部包覆该导向板的侧面呈弯曲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机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壳体还包括多数个设置于该导向板的绝缘侧墙,该等绝缘侧墙分别对应设置在邻近的该等端子之间,且该等绝缘侧墙的厚度比连接端子单元的该等端 子的厚度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机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个端子和该最后一个端子在至少其中一外侧设置绝缘侧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机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向板的两相对侧设置一加强帽与该连接端子单元,该加强帽对应设置在该第一个端子和该最后一个端子之间的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机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强帽包覆该导向板的前方侧面呈弯曲状,且该加强帽与该第一个端子和该最后一个端子间隔相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机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表壳包括一供该等接触部外露的第一开口,该表壳的内侧上,形成纵向延伸的一第一卡合槽及一第二卡合槽至少其中一个并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一卡合槽及该第二卡合槽分别位在该表壳的内侧的两相反侧,该第一开口供相对应的一连接器插接,该连接器包括一对应该第一卡合槽位置设置的第一卡合凸起,或一对应该第二卡合槽位置设置的第二卡合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593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