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用锂电池的电池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0024.2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1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郭丽华;覃峰;戎小洋;夏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B60K11/02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苑新民 |
地址: | 31720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混合 动力 汽车 锂电池 电池组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用锂电池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用锂电池的电池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或油电混动力汽车的重要动力来源,电池的容量和使用寿命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为保证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使用寿命,锂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在20~40℃之间;因此电池的冷却尤为重要。
目前电池的冷却方式有三种,冷空气冷却、制冷剂直冷、二次回路冷却液冷却。冷空气冷却具有冷却效果差,电池温度分布不均匀等缺点,因此后两种制冷剂直冷与二次回路冷却液冷却已经成为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开发采用的主流冷却方式,其原理是空调系统蒸发器冷却后的制冷剂或冷却液流经电池组,带走电池充放电时产生的热量,从而将电池冷却到合适的温度。
当前制冷剂或冷却液冷却电池组的方式主要采用冷板方式,即在电池组底部布置具有内通道的冷却板,同时也可以在电池单元之间布置导热片,使电池单元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到电池单元底部,再由底部冷板通道内冷却流体将热量带走。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冷却液与电池表面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导热片、冷却板等间接导热完成对流换热,其换热效率不高;另外导热片、冷却板与电池组件的封装比较繁琐,需要考虑使用过程中的漏液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用锂电池的电池组冷却装置,可以使制冷剂或冷却液与电池单元外壳表面直接接触并流过电池单元间隙带走热量,其换热效率高;冷却外腔与电池组直接封装,无需考虑漏液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用锂电池的电池组冷却装置,电池组安装在充满冷却液的冷却腔体内,电池组的极柱伸出冷却腔体外,冷却腔体上设置有冷却液的进液管和出液管。
上述的冷却腔体内自下而上设置的下格栅组件、中间格栅组件、上格栅组件及盖板组件将冷却腔体分隔成下冷却腔、上冷却腔和溢流腔,中间格栅组件的侧边上设置有下冷却腔与上冷却腔互通的开口或通孔,所述的下冷却腔、上冷却腔和溢流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伸出腔体外壁的进液管、出液管和溢流管,溢流管用于溢流腔内冷却液的溢出。
上述的下格栅组件包括下格栅和镶嵌在下格栅上侧的密封垫,中间格栅组件包括中间格栅和镶嵌在中间格栅下侧的密封垫,上格栅组件包括上格栅和镶嵌在上格栅下侧的密封垫。
上述的盖板组件包括盖板和镶嵌在盖板下侧的密封垫。
上述的格栅组件和盖板组件上均设置有格栅网孔结构,网孔尺寸与电池组外形尺寸相匹配。
上述的格栅组件由定位杆定位安装于冷却腔体内,电池组由上之下,先后穿过上格栅组件、中间格栅组件、下格栅组件,最后由盖板组件封装,电池组的极柱在盖板之上,方便电池接线与漏电保护。
上述格栅组件由定位杆定位安装的具体结构是:冷却腔体的底壁上设置的两个以上的安装位上分别连接有定位杆,定位杆有长杆部和短杆部,定位杆的下侧由上向下卡接在下格栅组件并连接在安装位上,短杆部由下向上卡接在中间格栅组件上并螺接连接,长杆部由下向上卡接在上格栅组件上并螺接连接。
上述的冷却腔体与盖板为螺纹连接。
上述的冷却腔体、进液管、出液管、溢流管、格栅组件、盖板组件、定位杆是用塑料材料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简单,略去了现有技术中繁琐的封装结构,可减低使用中的漏液风险。
2、本实用新型的材料为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具有重量轻,适合大批量生产,组装简便的特点。
3、本实用新型冷却液与电池外壳直接进行导热和对流换热,不仅增大了换热面积,而且提高了换热效率
4、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车辆用锂电池的电池组冷却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腔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格栅组件与定位杆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腔体的立体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格栅组件与电池组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格栅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中间格栅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格栅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杆及配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00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材料延伸率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车载气瓶安装支架强度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