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程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6217.0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2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周福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福宏 |
主分类号: | G05D3/10 | 分类号: | G05D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程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设备移动行程控制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行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行程控制装置为机械移动设备的配套装置,机械移动设备的行程控制可以采用拉线传感器,根据指定行程要求,拉线传感器达到指定行程,拉线传感器发送信号,机械移动设备停止运行。但拉线传感器不具备成本优势,且受机械移动设备本身的体积、重量等影响,以及安装空间的局限性,降低移动动作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行程控制装置,结构清晰,加工工艺简单,节省成本,在一定情况下,可替代拉线传感器精确、稳定地完成移动动作。此外,行程控制装置实现了在通电和断电下,均可完成移动控制的功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行程控制装置,包括驱动机构、信号输出机构、电子控制系统,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直流电机、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直流电机输出端对接,所述直流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所述驱动轮上还附带同步带轮,所述信号输出机构通过同步带连接在同步带轮上,所述信号输出机构和直流电机均与电子控制系统相连接。
所述信号输出机构主要为编码器,所述编码器通过编码器支架安装在电机支架上,所述编码器上设置有编码器带轮,所述编码器带轮和驱动轮上的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进行连接,所述编码器与电子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驱动轮与电机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电磁离合器,所述电磁离合器上设置有电磁离合器衔铁,所述电磁离合器固定在电机支架上。
所述电磁离合器与电子控制系统相连接。
所述支架驱动轮为驱动齿轮或驱动带轮。
所述电机支架两侧开设固定孔,并穿有用来固定机械移动设备的固定螺丝。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兼顾了机械移动设备形状、体积、重量的差异性,以及安装空间的局限性。能够利用有限空间完成对机械移动设备行程距离的有效控制,实现了现有行程控制器的精确定位功能,并保证移动动作的稳定性。适用范围广,行程控制装置可以实现多种模式(电动模式,手动模式,断电模式)控制移动运行。此外,具有结构新颖,工艺流程简洁、制造方便、成本低的优势。
信号输出机构支架与驱动机构支架依靠螺丝并列连接,使信号输出机构的同步带轮与驱动机构支架上的同步带轮保持水平,进而,通过同步带将两个机构连接在一起。所述的驱动机构在通电状态下,按照指定移动行程距离,行程控制装置的驱动机构转动相应圈数,并通过同步带轮带动信号输出机构转动,达到预先设定好的圈数后,信号输出机构向电子控制系统发出准停指令,驱动机构接收到电子控制系统发出的准停指令后停止运转,机械移动设备完成指定行程距离移动。
行程控制装置可以有三种运动控制模式:
1)在通电情况下,按照指定移动行程距离,电子控制系统将距离换算成行程控制装置驱动机构的所转动的圈数,根据设计好的带轮半径比,同步带带动信号输出机构的带轮转动对应地圈数,并准确的将转动行程距离信息传送给电子控制系统,距离数据可以精确显示出来。
2)在手动模式下(即驱动电机未接通电源),驱动机构上离合器的衔铁与驱动电机相脱离,此时,驱动齿轮仍可以自由转动,进而,通过人工推动机械移动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并通过信号输出机构的编码器将移动数据传递给电子控制系统,并显示在屏幕上。保证了在电机出现故障的情况下,造成系统锁定无法完成机械移动的弊端。
3)在断电情况下,驱动机构中的离合器与电机脱离,驱动机构上的同步带轮仍可通过手动实现机械运动,避免因断电造成的系统锁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行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子控制系统;2、编码器;3、编码器支架;4、编码器带轮;5、同步带;6、驱动齿轮;7、同步带轮;8、电磁离合器衔铁;9、电磁离合器;10、电机支架;11、直流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福宏,未经周福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62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口楼承板
- 下一篇:潜水泵进水节与筒体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