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缆卷绕捆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5237.6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3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奶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凯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27/00 | 分类号: | B65B27/00;B65B13/1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卷绕 捆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卷绕捆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卷绕捆扎装置。
背景技术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在一些数据线缆生产制作过程中,常常需要将制作完成的线缆按照一定的尺寸规格卷绕起来,再用线束捆扎,以方便存储、运输和销售。而现有技术中有一些电线缆成盘卷绕装置,该装置主要运用于长度较长的电线缆,对于数据线缆这些单个的长度较短的线缆成品,还没有满足这种特定需求的专用卷绕捆扎设备,目前大多靠手工进行卷绕和捆扎。因此存在着效率低、卷绕标准不一,绕出的线束外观参差不齐,劳动强度大、投入大、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缆卷绕捆扎装置,能够将单品数据线缆自动卷绕捆扎成统一规格的线束,线束外观统一美观,极大地提高了线缆卷绕捆扎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缆卷绕捆扎装置,包括:
一绕线夹具,设置在机架台面上,所述绕线夹具与一旋转机构连接,
一设置在机架台面上方,具有汽缸驱动可以来回水平移动、上下移动和张合的吊夹,
一设置在机架台面上,位于该绕线夹具一侧,具有汽缸驱动可以张合的扎线放置夹具,且该吊夹的移动轨迹横跨绕线夹具和扎线放置夹具,
一设置在机架一侧的扎线放线盘,该扎线放线盘的放线轨迹与扎线放置夹具相对,
一设置在机架台面上,且位于扎线放置夹具和扎线放线盘之间的切断装置,
一设置在机架台面上方,具有汽缸和电机驱动可以来回水平移动、上下移动和旋转的扎线捆扎夹具,
一设置在机架台面上的储线槽,该扎线捆扎夹具的移动轨迹横跨该扎线放置夹具和储线槽。
进一步的,所述绕线夹具包括一支板,支板上设有两个并列的支架,每一所述支架中部有一定位卡条。
更进一步的,所述绕线夹具上还设有线束卡槽,该线束卡槽设置在支板上位于两支架的一侧,所述支板底部与一旋转机构连接,所述旋转机构为一伺服电机,该伺服电机可以带动支板做轴向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线缆卷绕捆扎装置还包括一计数装置和一控制装置,所述计数装置与该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伺服电机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吊夹包括吊夹无杆汽缸、吊夹升降汽缸和爪夹。所述吊夹无杆汽缸安装在机架台面上方,吊夹升降汽缸的缸体安装在吊夹无杆汽缸的汽缸套上,吊夹升降汽缸的活塞杆的杆端向下伸出固接在爪夹上,该爪夹在吊夹无杆汽缸和吊夹升降汽缸的相互配合驱动下,可以自动抓取位于两个并列的支架上的线束。
进一步的,该扎线放置夹具包括扎线放置无杆汽缸、机械夹和压线爪,所述机械夹安装在扎线放置无杆汽缸的汽缸套上,所述压线爪包括两根单爪和一根硅胶条,两根单爪的下端铰接在机械夹上,硅胶条的两端挂接在两根单爪的自由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扎线放线盘包括一放线底座,该放线底座上设有一圆形转动盘,所述放线底座一侧还设有走线滚轮,所述走线滚轮在走线方向上交错设置,主要用来引导捆扎的线束从圆形转盘上抽出来后,能够顺利引导到该扎线放置夹具上。
进一步的,所述扎线捆扎夹具包括捆扎固定架、升降板、捆扎无杆气缸、捆扎汽缸、捆扎电机、升降汽缸、捆扎夹和压线块。所述捆扎固定架安装在机架台面上方,升降板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滑接在捆扎固定架上,捆扎无杆气缸的缸体安装在升降板上,捆扎汽缸的缸体可旋转地安装在捆扎无杆气缸的汽缸套上,捆扎汽缸的活塞杆端连接捆扎夹,在两捆扎夹的内侧安装压线块和橡胶垫,捆扎电机固定在升降板上且通过传动机构与捆扎汽缸连接,带动捆扎汽缸旋转,捆扎电机还通过传动机构与捆扎无杆气缸连接,带动捆扎无杆气缸水平移动,所述的升降汽缸的缸体固定在捆扎固定架上且升降汽缸的活塞杆端连接升降板,驱动升降板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凯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凯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52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