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蓄电池压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1498.7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2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宋睿;侯海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4 | 分类号: | B60R16/04;H01M2/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蓄电池 压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连接结构,尤其涉及到一种提高蓄电池托架支撑强度的新型的蓄电池压板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舱布置设计时,由于需要预留出发动机进气管、进水管、变速箱、前大灯等等一些零部件的布置空间,蓄电池往往不能直接布置在发动机舱纵梁上从而使纵梁直接承载蓄电池重量,而是通过悬臂式托架将蓄电池悬置于纵梁外侧,这种悬臂结构,悬臂越长,蓄电池对托架产生的应力越大,蓄电池托架就越容易出现变形甚至发生疲劳开裂,为了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传统方法是直接增加蓄电池托架的材料厚度或采用更高强度的钢板的办法,但容易使成本和整车重量增加,也会增加材料成本。
而通过改进支撑结构来提高支撑强度,如中国专利号为201120292776.7的、名称为蓄电池托架前支架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托架前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右侧板,该左、右侧板的上端通过水平板相连,所述水平板的后端通过弯折形成竖直翻边,虽然改进后的支架强度有所提高,但仍未改变二点支撑的设计模式,支撑应力仍集中于纵梁上,无法将托架的悬臂延长从而摆脱发动机舱内的蓄电池布置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传统蓄电池托架强度不足容易变形或疲劳开裂,而增加材料厚度或强度又提高重量或成本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提高蓄电池托架支撑强度的新型的蓄电池压板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蓄电池压板结构,用于汽车蓄电池的压紧限位,蓄电池固定装置包括托架和压板,所述托架包括三角结构的上托板和下托板,所述上托板的底部与发动机舱纵梁固接,上托板的顶端平面构成蓄电池承载面,所述下托板底端与发动机舱纵梁固接,下托板顶端与上托板顶端固接并支撑上托板,所述压板包括若干限位板、连接并固定限位板的连接板,压板与上托板顶端的承载面之间设有拉杆,所述拉杆一端与压板固接,另一端与上托板固接,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发动机舱前大灯安装横梁固接,在三角结构的蓄电池托架基础上,将原来仅用于蓄电池卡紧限位且不承载蓄电池本身重量的二点式压板改进为三点式结构,可以通过三点式压板与发动机前大灯安装横梁的固定连接,将一部分蓄电池的重量传递至前大灯安装横梁上,减少了蓄电池托架的受力情况,防止蓄电池托架因所受较大应力而出现变形甚至疲劳开裂。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呈槽型结构,连接板的一端设有拉杆孔,所述拉杆穿过拉杆孔与连接板螺纹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孔,连接板通过连接孔与所述前大灯安装横梁螺栓连接,连接板采用槽型结构,可以提高连接板本身的结构强度,更好地承担牵拉蓄电池本身的一部分重量。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板为两片,限位板呈弯折结构,两片限位板的竖直面分别对应贴合于蓄电池的两侧面,限位板的水平面贴合于蓄电池的顶面,所述连接板的底面分别与两片限位板的水平面焊接,靠近前大灯安装横梁的限位板上设有拉杆孔,所述拉杆穿过所述拉杆孔与限位板螺纹连接,两片限位板贴住蓄电池并通过拉杆压紧蓄电池,而连接板则将两片限位板连接牢固形成整体的蓄电池压板结构,且连接板与发动机前大灯安装横梁连接,承担了一部分蓄电池的重量,减少了蓄电池托架的受力,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使蓄电池托架的悬臂可以设计的更长,摆脱蓄电池的设计布置局限,为其他汽车零部件的布置剩余出更充分的布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三角结构的蓄电池托架基础上,将原来仅用于蓄电池卡紧限位且不承载蓄电池本身重量的二点式压板改进为三点式结构,通过三点式压板结构的连接板与发动机前大灯安装横梁固定连接,并结合拉杆,将原来由托架完全承载的蓄电池重量的一部分传递至前大灯安装横梁上,分担了一部分托架应力,相应减少了托架的受力情况,可防止托架因所承受较大应力而出现变形甚至疲劳开裂的情况出现,安全性更高,同时,在托架同等受力的情况下,也可使托架悬臂设计的更长,摆脱电池的布置局限,为其他汽车零部件的布置剩余出更充分的布置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的使用示意图。
图2是图1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电池,2.托架,21.上托板,22.下托板,3.压板,31.限位板,32.连接板,33.拉杆孔,34.连接孔,4.拉杆,5.发动机舱纵梁,6.发动机舱前大灯安装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14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两段再生催化裂化装置
- 下一篇:液态钎料高温粘度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