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引线抗拉强度的金属—玻璃封装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0098.4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7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方军;张崎;汤春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5/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引线 抗拉强度 金属 玻璃封装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玻璃封装外壳,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引线抗拉强度的金属—玻璃封装外壳。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玻璃封接广泛应用于电真空器件、激光器、红外线器件和电光源等方面。根据金属与玻璃的膨胀系数CTE的差值特征,将金属—玻璃封接分为匹配封接和非匹配封接两种。匹配封接指金属和玻璃有相近的的膨胀系数、收缩系数。即经氧化处理的可伐材料表面的氧化物与玻璃中的氧化物,在高温下互熔反应形成密封封接。而非匹配封接是利用玻璃的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的特性,对封接材料进行非匹配选择。外部金属的膨胀系数应远大于中间玻璃的膨胀系数,中间玻璃的膨胀系数与内部金属的膨胀系数则采用匹配选择,即a外金>>a中玻≥a内金的选择原则。这致使在封接过程中,随温度的降低,尤其在退火温度降至室温阶段,线膨胀系数较大的金属材料对玻璃产生一定的压应力,使玻璃在收缩过程中处于一种压缩状态。
因此,非匹配金属—玻璃封接外壳,其外引线在烧结、密封、芯片装架、电测试、环境试验等过程中,玻璃易受到拉力作用,造成引线与玻璃绝缘子之间的强度降低,影响电路可靠性。非匹配金属—玻璃封接外壳的外引线一般采用4J50合金材料或采用4J50铜芯复合材料,该结构外壳的引线抗拉强度低,在环境试验过程中容易松动脱落。在装配、试验和使用过程中的不可预见因素,也易造成引线松动,电路报废,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引线抗拉强度的金属—玻璃封装外壳,该外壳在金属—玻璃封接处采用引线变径处理,可增加引线与玻璃间的结合力,提高引线的抗拉强度,使引线在环境实验过程中不易松动脱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引线抗拉强度的金属—玻璃封装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及设在外壳本体上的封接孔,所述的封接孔中封接有采用变径结构的引线。
所述的引线变径处的长度不超过封接厚度。
所述的引线变径处的宽度比引线线径宽0.03~0.05mm。
所述的引线变径处的厚度比引线线径小0.05~0.10mm。
所述的引线采用4J50合金材料或4J50铜芯复合材料。
所述的外壳本体上采用高散热材料。
所述的高散热材料为冷轧钢或不锈钢材料。
本实用新型外壳本体采用高散热材料冷轧钢或不锈钢,引线采用具有变径结构的4J50合金或4J50铜芯复合材料,位于封接孔中的引线径和封接孔外部的引线径不同。根据外壳和引线结构的要求进行机械加工,然后根据后道封接工艺具体要求判断是否进行预镀处理。外壳和引线加工完后封接成一个整体,封接完成后根据外壳技术要求进行镀涂表面处理。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玻璃封接处的引线采用变径结构,可增加引线与玻璃之间的结合力,从而提高引线的抗拉强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引线抗拉强度较低的问题,满足环境试验后引线不松动不脱落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封接结构紧凑、气密性良好等特点,可大大提高金属—玻璃封接引线抗拉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金属—玻璃封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提高引线抗拉强度的金属—玻璃封装外壳,包括外壳本体1及设在外壳本体1上的封接孔3,封接孔3中封接有采用变径结构的引线2。
如图3所示金属—玻璃封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引线2变径处的长度不超过封接厚度;引线2变径处的宽度比引线线径宽0.03~0.05mm;引线2变径处的厚度比引线线径小0.05~0.10mm。
进一步的,引线2采用4J50合金材料或4J50铜芯复合材料。
更进一步的,外壳本体1上采用冷轧钢或不锈钢等高散热材料。
本实用新型外壳本体采用高散热材料冷轧钢或不锈钢,引线采用具有变径结构的4J50合金材料或4J50铜芯复合材料,位于封接孔中的引线径和封接孔外部的引线径不同。根据外壳和引线结构要求进行机械加工,然后根据后道封接工艺具体要求判断是否进行预镀处理。外壳和引线加工完后封接成一个整体,封接完成后根据外壳技术要求进行镀涂表面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00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纸条方盒
- 下一篇:一种可远程实时控制的LED灯触摸开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