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7764.9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2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潘俊;钟建强;杨国勇;徐璐;胡玲玲;杨万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熊贤卿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器 安装 加强 结构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承载式车身是汽车底盘结构的一种,整车载荷主要由车身承受,且主要通过前后减震器传导至车身。现有前减震器安装板分列于前机舱左右两侧,相互独立。这样,左右前减震器安装板之间未形成载荷传导通道,整个前机舱亦未形成整体框架,导致车身刚度不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车身刚度的前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及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包括流水槽和左、右前减震器安装板,所述流水槽包括槽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槽体左、右两端的安装片,所述安装片分别与所述左、右前减震器安装板连接固定。
其中,所述安装片分别从所述槽体两端的同侧槽壁顶端弯折延伸而成,所述安装片底面与所述槽壁外侧之间分别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左、右前减震器安装板的空间。
其中,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包括安装面,所述安装片覆盖在所述安装面上,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
其中,所述前减震器安装板还包括自所述安装面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的用于与前轮罩连接的第一侧边和用于与上纵梁连接的第二侧边。
其中,所述安装片设有三个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面设有形状及位置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匹配的三个第二安装孔,当所述安装片安装到所述安装面上时,所述三个第一安装孔与所述三个第二安装孔相重合,以用于安装前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前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前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及汽车,将流水槽分别与左、右两个前减震器安装板连接固定,在左、右两个前减震器安装板之间构建了新的载荷传导通道,从前减震器传来的作用力除了可传递至同侧的上纵梁和前纵梁之外,还可沿流水槽传递,前机舱也形成一整体框架,提高了车身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中流水槽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中前减震器安装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包含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的前机舱俯视示意图。
图5是包含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的前机舱局部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同时参照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前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包括流水槽1和左、右前减震器安装板2,流水槽1包括槽体10和分别设置在槽体10两端的安装片11,安装片11分别与左、右前减震器安装板2连接固定。安装片11中部设有三个第一安装孔110。安装片11从槽体10两端的同侧槽壁101顶端弯折延伸而成,因此,安装片11底面与槽壁101外侧之间的空间用于分别容纳左、右前减震器安装板2。
前减震器安装板2包括安装面21,呈不规则的五边形,安装片11覆盖在其上,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从而使左、右两个前减震器安装板2与流水槽1连接起来。安装面21设有三个第二安装孔210,形状及位置与安装片11上的第一安装孔110相匹配,当安装片11安装到安装面21上时,安装片11上的三个第一安装孔110与安装面21上的三个第二安装孔210刚好分别重合,以用于安装前避震器等装置。前减震器安装板2还包括自安装面21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侧边22和第二侧边23。第一侧边22与前轮罩3连接,第二侧边23与上纵梁4连接,前轮罩3分别与上纵梁4和前纵梁5连接。
现有技术中,流水槽位于前减震器安装板后侧,且没有连接关系。而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将流水槽1分别与左、右两个前减震器安装板2连接固定,在左、右两个前减震器安装板2之间构建了新的载荷传导通道,从前减震器传来的作用力除了可传递至同侧的上纵梁4和前纵梁5之外,还可沿流水槽1传递,前机舱也形成一整体框架,提高了车身刚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具有前述的前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该前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的构成、结构以及原理等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77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受光照闪亮的人造革
- 下一篇:一种小提花弹性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