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密封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81914.5 | 申请日: | 2013-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2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 发明(设计)人: | 邹常华;翟林铎;刘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5/06 | 分类号: | H05K5/06;H05K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叶琦玲 |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子 控制 单元 密封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子控制防抱死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密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BrakeSystem),通常叫汽车防抱制动系统,简称ABS。它是汽车上的一种主动安全装置,其作用是在汽车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在路面上滑拖,以提高汽车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转向控制能力和缩短制动距离,使汽车制动更为安全有效。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道路行车密度的增大、以及人们对汽车行驶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ABS已经成为汽车上的一种重要安全装置。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数字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和微机的运用,电子控制式ABS日趋成熟,成本不断降低,并且体积小、质量轻、控制精度高,其安全效能十分显著,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电子控制单元(简称ECU)是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壳体、印制电路板(简称PCB)和后盖组成,其中PCB设置于壳体内,后盖将壳体的开口盖住。壳体是整个ECU的支架,而后盖的主要作用是与壳体密封连接,保护PCB不受外力的破坏和外部环境的侵蚀。
现有技术中,壳体与后盖的密封连接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后盖与壳体上设计卡扣装置,达到连接的效果。壳体或者后盖上开槽安装密封圈,达到密封的效果。这种方式由于卡扣装置的设计,增加了后盖和壳体零件模具的复杂程度和开模费用。
二、后盖与壳体周边接触后采用激光焊接或者超声波焊接,主要是通过加热两者接触表面的材料,使两者接触表面相互熔接,达到密封和连接的效果。这种方式由于需要熔接两者接触表面,因此对两者表面的平面度、边缘的直线度等形状公差要求很高,对零件的加工精度提高了难度,同时增加了加工成本和废品率。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后盖和壳体结构简单、模具的结构简单、开模成本低、对后盖和壳体的加工精度要求低、加工成本和废品率低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密封连接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密封连接结构,包括上端设置有开口的壳体和设置于壳体的开口上方的后盖,所述壳体的开口外缘设置有一圈凸筋,所述后盖上与壳体的一圈凸筋相对设置有一圈开口向下的凹槽,所述后盖的一圈凹槽内由密封胶填充后卡在所述壳体的一圈凸筋上。
优选地,所述后盖的一圈凹槽的内壁的下端面低于外壁的下端面。
优选地,所述后盖的下底面上可以设置有2~3个定位销,则所述壳体内与后盖的各定位销相对也设置有2~3个定位孔。所述后盖的下底面上也可以设置有2~3个定位孔,则所述壳体内与后盖的各定位孔相对也设置有2~3个定位销。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一圈凸筋的下方设置有一圈外凸的凸台,所述凸筋的高度比后盖的凹槽的深度小0.2~1mm。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凸台处的壁厚为凸筋处的壁厚的2~3倍。
优选地,所述密封胶为有机硅胶。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密封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粘接性密封胶连接后盖和壳体,确保设计需求的连接和密封的双重效果。结构简单,加工精度要求低,避免了复杂的模具结构,也避免了装配设备和模具高精度加工所带来的困难,开模成本低,废品率低。后盖和壳体上设计的定位销、定位孔结构,能有效解决PCB、后盖与壳体之间装配时出现的位置偏差;壳体上一圈凸台的设置,是作为壳体的一圈凸筋吃入密封胶深度多少的定位限制,也为装配时的夹紧工装提供了合适的着力点。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密封连接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 后盖
200 壳体
300 印制电路板
400 密封胶
110 定位孔
120 内壁
130 外壁
210 定位销
220 凸筋
230 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19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内科辅助治疗用按摩设备
- 下一篇:一种玻璃制品的防伪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