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自动上砂装置的金刚石磨轮电镀槽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2910.0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2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明;幸锋;王跃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源市树熊超硬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5/00 | 分类号: | C25D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何本谦 |
地址: | 517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装置 金刚 石磨 电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带自动上砂装置的金刚石磨轮电镀槽。
背景技术
电镀金刚石磨轮制作时,金刚石加入到电镀槽与磨轮基本表面结合的工序称为“上砂”。目前,电镀金刚石磨轮上砂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人工法上砂,将需镀工件表面朝上置于镀液中,,人工用装有金刚砂液的滴管将砂上到工件上面,则上完一个面后转动一定角度继续上砂,此法费时费力,并因人对电镀液易过敏、劳动短缺等原因造成用工困难问题;同时,由于人工操作的不连续性,不同人员操作熟练程度、方法等的差异性,造成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下降;再加上人工操作容易带进其他杂质,造成镀液的污染,影响产品质量。第二种是采用搅拌落砂法循环上砂,就是将金刚砂先放进电镀镀槽中,搅拌起金刚砂,砂自然沉降,落到需镀的表面上。如果是园面或不只一个面,则上完一个面后转动一定角度继续搅拌上砂。此法要求镀液、金刚砂高度干净,否则易造成出现电镀镍瘤等弊端,影响产品质量。此法技术要求高,生产成本高,质量难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电镀金刚石磨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可将金刚砂循环处理利用的带自动上砂装置的金刚石磨轮电镀槽。
上述任务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的:一种带自动上砂装置的金刚石磨轮电镀槽,包括有电镀槽和磨轮装夹装置,其特征是:还设有一个由第一蠕动泵、金刚砂砂槽、筛网、第二蠕动泵、滴管和金刚砂输送管组成的自动上砂装置,所述的电镀槽底部为漏斗形,其底端通过金刚砂输送管与第一蠕动泵入砂口连接,第一蠕动泵的出砂口通过金刚砂输送管与金刚砂砂槽顶端连接,筛网设置于金刚砂砂槽上部,金刚砂砂槽底端通过金刚砂输送管与第二蠕动泵连接,第二蠕动泵的出砂口通过金刚砂输送管与滴管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筛网为震动筛网。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
1.将需要电镀并经过常规电镀前处理后的磨轮基体分别插入磨轮夹装置的套筒内,让磨轮基体与线圈接触导电,然后将整个装置连同磨轮基体一起放入电镀槽中的镀液内,启动电源开关,此时磨轮基体在电机带动下进行传动,开始预镀。
2.预镀结束后开始对磨轮进行上砂,此时启动第二蠕动泵,将金刚石砂从金刚砂砂槽中泵送到滴管进行上砂。
3.上砂完毕后,让第二蠕动泵逆转,将剩余的砂回收到金刚砂砂槽中,等待3~5分钟后让第二蠕动泵正转再进行上砂,如此循环,直至上完整个磨轮为止。
4.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第一蠕动泵间隔一段时间将沉到电渡槽底的金刚砂泵送到金刚砂砂槽、经筛网过筛后落到砂槽内循环利用。
经上述改进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自动上砂,并将砂过滤,去除大颗粒和杂质,保证上砂质量,生产效率高,而且可将砂回收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带自动上砂装置的金刚石磨轮电镀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一种带自动上砂装置的金刚石磨轮电镀槽,包括有电镀槽1和磨轮装夹装置2,其特征是:还设有一个由第一蠕动泵3、金刚砂砂槽4、筛网5、每二蠕动泵6、滴管7和金刚砂输送管8组成的自动上砂装置9,所述的电镀槽1底部为漏斗形,其底端通过金刚砂输送管8与第一蠕动泵3入砂口连接,第一蠕动泵3的出砂口通过金刚砂输送管8与金刚砂砂槽4顶端连接,筛网5设置于金刚砂砂槽4上部,金刚砂砂槽4底端通过金刚砂输送管8与第二蠕动泵6连接,第二蠕动泵6的出砂口通过金刚砂输送管8与滴管7连接。
在实施时,所述的筛网5采用震动筛网。
附图中9为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源市树熊超硬磨具有限公司,未经河源市树熊超硬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29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升降旋转驱动机构
- 下一篇:电极箔反应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