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精准分束与集束的射频连接器及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9918.7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6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业;张海亮;徐可;王晓春;陈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吴通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631;H01R13/73;H01R13/5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周新亚 |
地址: | 21513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准 集束 射频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可精准分束与集束的射频连接器及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及全球通信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以TD-LTE为代表的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当代通信领域先进性和创新性的最佳代表之一,其中智能天线一体化及集束技术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干扰,提高系统容量、信号质量、覆盖范围以及频谱效率,是TD-SCDMA 系统宏基站的必选技术。但智能天线一体化技术较之普通的天线技术,对射频连接与分断的解决方案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当前,它主要涉及到TD-SCDMA集束电调智就能天线、TD-LTE基站天线等。因为智能天线由多个阵元协同工作,根据阵元的数量(常见8 阵元),单个扇区需布放N+1 根单元馈线,室外单元馈线过多对网络建设将造成很大影响。使设备厂商、运营商、工程施工方比任何时候更加关注无线系统馈线之间连接与分断的技术方案。选择馈线连接与分断方案不但需要考虑电气性能和耐环境性能的可靠,还要充分考虑工程实施易操作性以及便于维护等问题。所以,馈线之间连接与分断方案的选用一定程度影响TD 网络建设、工程实施等综合成本。
现有技术的基本方法是,天线与RRU(Radio Remote Unit)之间由原来的9线连接改进成了分别由5线集成一束和4线集成一束;然后再分别对固定端(以下称插座)和自由端(以下称插头)共9芯连接。然而,从现有集束连接器的实际结构和现场情况分析可见,仍有可以改进的问题:
1、RRU与天线间在完全不可见的环境下盲插问题;
现有技术中需要由肉眼先分别看准在插座和插头外壳上红园点标志并对准后,方可插入连接;而在完全不可见的环境下难以插入。
2、防水防潮问题;
现有技术中仅在各线电缆的护套外装有O型密封圈,但在插头的外壳内径表面(即电缆经过的表面)则没有密封设置,水及潮汽或有害气体将从此处侵入;否则,需要在各束电缆全部组装后再采取密封胶进行封装。
3、机械电气基准界面接触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
现有技术中在插头端设置有一个弹性外套,该弹性外套依靠内径锥面和径向开槽起到微量弹性力的作用,来实现轴向和径向游动;然而,实际上各集束单元的各接触端面一定存在制造公差而不会在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各单元在对接时具备有轴向和径向游动的特性;这样,在对接后通过插头端的螺套与插座端的外螺纹拧紧,方可实现各集束单元插针与插孔之间正常插合,以及各接触面之间保持有足够的轴向压力。
4、RRU和天线现场施工、检测、维护和维修时的快捷分离(或分束),以及集合(或集束)问题。
现有技术的插座和插头内所集束的单元电缆组件,均采取了焊接或压接的永固性方法,即所集束单元是不可有效性拆卸或拆分的;然而,这样所带的缺陷是:只要集束插座或插头内的其中一束单元出现不良或损坏,则会造成整体插座或插头失效的情况;因此,势必造成浪费或延误工期。另外,给检测、维护和维修也带来了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可精准分束与集束的射频连接器及组件的解决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吴通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吴通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99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鸟嘴型卡扣件
- 下一篇:直角型大型物件定位调节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