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气门摇臂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6183.2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2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滕帅;姚章涛;李浩;范岚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18 | 分类号: | F01L1/1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商金婷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气门 摇臂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气门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发动机气门摇臂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柴油机的高速化发展,对柴油机的各项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柴油机能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仍然越来越平稳、可靠,对柴油的配气机构设计就要求更高。
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能够简化配气机构,减少传动件,减轻发动机质量,提高了传动效率、减低了噪音、减少能量损耗。凸轮轴可以直接通过驱动摇臂实现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摇臂要承受频繁地交变载荷的冲击,凸轮轴与摇臂滚轮直接接触,通过滚轮的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来实现传动。现有的摇臂噪声较大、弯曲疲劳强度较低,完成凸轮轴传动的效率较低。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气门摇臂总成,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装配简单、可靠性高,弯曲疲劳强度较高,较低了噪音,优化的润滑油道设计,能准确高效完成凸轮轴的传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发动机气门摇臂总成,包括摇臂,其特征是:所述摇臂上设置有轴孔,所述轴孔两端内设置有油道,所述轴孔内设置有衬套,所述摇臂的前端设置有气门调节螺钉和调节螺母,所述摇臂的后端设置有开档槽,所述开档槽内设置有相配合的滚轴和滚轮。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衬套上设置有安装定位孔、油槽和油孔,所述安装定位孔与轴孔水平线呈9°夹角,所述油孔和所述油道相通。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安装定位孔设置于所述衬套的边缘,所述油槽设置于所述衬套的底端。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滚轴为铜合金滚轴,所述滚轮为合金钢滚轮。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摇臂的下端为圆滑过渡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凸轮轴直接驱动摇臂总成,降低噪声和故障率;摇臂总成的结构简易、易加工制造、易装配;总成式设计,占用空间小,有利于顶置凸轮轴的设计布置,提高了凸轮轴传递效率;设计合理,能够承受频繁交变的弯曲疲劳强度;优化的润滑油道,能够保证摇臂的灵活转动,避免运动副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 3为本实用新型衬套的装配角度示意图。
图中,1、摇臂,2、滚轴,3、滚轮,4、衬套,5、调节螺母,6、气门调节螺钉,7、安装定位孔,8、油槽,9、油孔,10、圆滑过渡端,11、轴孔,12、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述摇臂1上设置有轴孔11,所述轴孔11两端内设置有油道12,所述轴孔11内设置有衬套4,所述摇臂2的前端设置有气门调节螺钉6和调节螺母5,所述摇臂1的后端设置有开档槽,所述开档槽内设置有相配合的滚轴2和滚轮3。
所述衬套4上设置有安装定位孔7、油槽8和油孔9,所述安装定位孔7与轴孔11水平线呈9°夹角,所述油孔9和所述油道12相通。
所述安装定位孔7设置于所述衬套4的边缘,所述油槽8设置于所述衬套4的底端。
所述气门调节螺钉6和调节螺母5安装在摇臂1的前端,气门调节螺钉6是“象腿”式调节螺钉,能够保证摇臂1作用在气门桥上的力集中,接触点稳定而集中;气门调节螺钉6内部有油道,能够使下端的球座自由旋转不卡滞。调节螺母5将锁紧气门调节螺钉6,防止其松动。
所述摇臂1的下端为圆滑过渡端10。圆滑过渡端10保证摇臂传动时较高的弯曲疲劳强度。
所述衬套4安装在摇臂的轴孔上,衬套4边缘的安装定位孔7与中心孔水平线呈9°,能够保证衬套4上的油孔9与摇臂1上油道12相通,保证供油的顺畅,衬套4底面上有油槽,能存储润滑油,保证摇臂1旋转的油膜的建立。
所述滚轴2和滚轮3安装在摇臂的后端开档槽内,滚轴2和滚轮3间隙配合,滚轴2由铜合金材料制成,滚轮3是合金钢,通过7kN的作用力,将滚轴2和滚轮3压入摇臂安装孔内,保证了凸轮轴的传动。
所述的气门摇臂总成的润滑油道,润滑油进入摇臂前端的油道润滑气门调节螺钉6,摇臂1后端的油道直接润滑滚轮3和滚轴2,摇臂衬套油槽8为摇臂与摇臂轴的旋转提供油膜。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61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形成有流路的装置主体
- 下一篇:工业仪表供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