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位自卸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3374.7 | 申请日: | 201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8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傅伟成;郑刚;朱思爱;糜龙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商用汽车有限公司(杭州) |
主分类号: | B60P1/16 | 分类号: | B60P1/16;B60P1/34;B65F3/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林宝堂 |
地址: | 31002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位 卸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卸车,尤其是一种提高车厢转动的铰接位置,使得车厢转动的角度增大,从而实现在高于副车架的平台上卸货的高位自卸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的自卸汽车其卸货方式为散装货物沿汽车大梁或者侧向卸下,由于现有的自卸车其车厢与副车架之间的铰接部位处于副车架所在的平面上,因此车厢翻转卸货时,卸货口高度离地较低,这种方式适合将货物卸到地面或者低于卸货口的位置处,若需要将货物卸到较高处或使货物与其他车辆对接,目前的自卸车辆就难以满足要求。
随着城市居住人口的增多,城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总量也越来越多。历年全国无序堆放的垃圾总量多达60亿吨,占用土地5亿平方米,严重污染大气和地下水资源,更有引发气体爆炸事故的发生。
现在国家对垃圾的处理主要采用填埋、堆肥、焚烧、分选回收等两种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去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从而避免和降低了因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同时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目的;此外,该种处理方式能彻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基本无二次污染。而资源的回收利用,正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但是上述的垃圾处理方式都有各自针对的垃圾种类,有些垃圾适合填埋,但是会污染土壤、水质的垃圾或者无法分解的垃圾不能直接填埋,有些垃圾适合焚烧,因此上述的各种垃圾处理方式能够正常施行的前提是垃圾在处理前能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将各种垃圾筛选出分别送到对应的处理站进行处理。
国家也逐渐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专门提出了小区垃圾分类的口号,还专门将垃圾桶进行分类。但是本身垃圾分类刚起步,分类不彻底,有些分类还会出现错误。分类后将垃圾装运到垃圾自卸车上,但是现有的垃圾自卸车都是一个车厢,所有的垃圾都倾倒到车厢内,这样,分类后的垃圾又在车厢内混合,不方便后续的垃圾处理。如果分别用不同的垃圾自卸车来装运,又会增加较多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自卸车其铰接位置处于副车架所在的平面上,只能将货物倾卸到低于副车架所在平面的位置处,不能向高处倾卸的缺陷,提供一种高位自卸车辆,将车厢的铰接位置设置于高处副车架所在平面的位置上,从而提高车厢倾卸时卸货口的高度,实现高处卸货或者车辆对接。
本实用新型还解决了现有的自卸车只有一个车厢,不能对分类的垃圾进行分别装运,造成分类效果差,垃圾后续处理困难的缺陷,提供一种高位自卸车辆,使用两个车厢按照分类的垃圾分别进行装运,方便垃圾后续处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位自卸车辆,包括汽车底盘,汽车底盘上固定有副车架,副车架上铰接有车厢,副车架上还固定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连接车厢,副车架上固定有铰座,铰座与车厢相铰接,铰座与车厢的铰接部位处于车厢1/2高度之上。车厢与铰座铰接的位置处于车厢1/2高度之上,这样车厢翻转后的卸货口高度会高于副车架所在的平面,从而实现高处卸货或者车辆对接转移货物。
作为优选,车厢为两个,一个为前置车厢,另一个为后置车厢,与前置车厢相铰接的铰座位置处于副车架靠近驾驶室的侧边位置,与后置车厢相铰接的铰座位置处于副车架的尾端位置。两个车厢可以装相同的货物,不影响车辆整体的装载容积,两个车厢分别装不同的货物,从而实现分类,尤其是装运分类的垃圾,方便货物后续处理。
作为优选,铰座为侧铰座和后铰座,侧铰座固定于副车架的侧边并与前置车厢的侧边相铰接,后铰座固定于副车架的后端并与后置车厢的后边相铰接。由于两个车厢的位置关系,前置车厢的翻转以侧翻为最佳,因此侧铰座要固定在副车架的侧边位置。
作为优选,前置车厢铰接有上盖,上盖包括主盖及与主盖相铰接的收料盖,收料盖通过开盖油缸与主盖相连;后置车厢的顶部铰接有尾盖,尾盖通过开盖油缸与顶部相连。
作为优选,后铰座为倾斜状,后置车厢的尾部为与后铰座的倾斜角度相适配的倾斜状,后置车厢的顶部与尾部之间为斜口,后置车厢上的尾盖为弯折状,弯折状的一部分盖住后置车厢顶部,弯折状的另一部分盖住后置车厢的斜口。这种倾斜的结构,后置车厢翻转后车厢内的物料更加容易自卸。
作为优选,前置车厢的举升机构带动前置车厢绕着其与副车架的铰接部位转动,转动的角度大于90°,前置车厢上的上盖为自由铰接,上盖在重力作用下绕上盖的铰接部位转动。前置车厢转动角度超过90°,可以将前置车厢内的物料完全卸出。
作为优选,升降机构包括与车厢相铰接的举升油缸及设置在汽车底盘上的取力机构和液压回路,举升油缸与车厢的铰接部位正好和车厢与副车架铰接的部位相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商用汽车有限公司(杭州),未经中汽商用汽车有限公司(杭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33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