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自动调节水平功能的水下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6812.3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2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巢旭;吴宁;凌国;吴莹;华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巢旭;吴宁;凌国;吴莹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动 调节 水平 功能 水下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属于水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动调节水平功能的水下平台。
背景技术
在水下作业过程中,通常需要将作业设备安装在平台之上,通过绳索下降到水下或悬浮在水中。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设备对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受到紊流、海浪、作业设备自身引起的重心变化或舰船相对运动等因素的影响,要求设备所安装的平台在发生偏离水平面的情况时,应当及时自动调整平台恢复至水平状态。
现有技术中,通常的处理手段是在平台四周安装垂直方向的螺旋桨以获得垂直方向的推力,从而实现对平台水平的调整。但此方法在水流情况较为复杂时,螺旋桨所能获得的推力呈现非线性特点,平台的鲁棒性较差,平台可能会消耗较多的时间才能恢复水平,甚至直接无法回到水平状态,大大增加了其控制的复杂性和设计的难度,由此还严重地影响了水下平台的工作性能以及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给水下作业带来了种种不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调节水平功能的水下平台,利用倾角传感器检测平台本体的水平状态并通过调节齿带的长短恢复水下平台的水平状态,适应水下多遍复杂的水流环境,调节简便、易操作,为水下作业带来了便利。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具有自动调节水平功能的水下平台,包括平台本体、球窝、球头、连杆、十字型支架、伺服电机、齿轮、滚动轴承、钢索挂钩、齿带、铰链、倾角传感器、电机驱动器、信号采集控制装置、安装孔和脐带电缆,所述的平台本体的上表面为正方形,所述的球窝设置在平台本体上表面的中央,球窝的中心与平台本体上表面的对角线交点重合,所述的球头设置在球窝内,所述的十字型支架设置在平台本体的上方,十字型支架的中央设置有与连杆直径相适应的通孔,所述的连杆的一端连接到球头,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到十字型支架中央的通孔,所述的钢索挂钩设置在连杆的顶端,所述的伺服电机为四个并且设置在十字型支架的端部,所述的齿轮和滚动轴承设置在十字型支架上并与伺服电机相适配,所述的齿带为四个,齿带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连接到平台本体上表面的顶点,齿带的另一端通过滚动轴承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的倾角传感器、电机驱动器和信号采集控制装置设置在平台本体上表面靠近顶点处,所述的安装孔设置在平台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的伺服电机、倾角传感器、电机驱动器和信号采集控制装置均连接到脐带电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球窝与球头相连组成球形铰链;通过设置的倾角传感器,可以实时感应平台本体的倾斜角度;通过设置的信号采集控制装置可以采集倾角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如果平台本体未达到水平状态,则控制伺服电机带动滚动轴承转动从而带动齿轮调节齿带的长短以达到平台本体的水平状态。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具有自动调节水平功能的水下平台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倾角传感器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平台本体上表面相邻的两个顶点处。本改进可以多方位的感应平台本体的状态,令信号采集控制装置采集的数据更加丰富和精准。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具有自动调节水平功能的水下平台的又一种改进,所述的伺服电机、倾角传感器、电机驱动器和信号采集控制装置均设置有保护套。本改进可以有效保护伺服电机、倾角传感器、电机驱动器和信号采集控制装置防水、防腐蚀,延长了伺服电机、倾角传感器、电机驱动器和信号采集控制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具有自动调节水平功能的水下平台,利用倾角传感器检测平台本体当前的水平状态,通过伺服电机调节齿带长度的方法达到平台本体保持水平状态,相比传统方法,能够消除水流环境对调整过程的影响,提高了水下平台的鲁棒性、可靠性,降低了水下平台设计和生产的难度,给水下作业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1、平台本体,2、球窝,3、连杆,4、十字型支架,5、伺服电机,6、齿轮,7、滚动轴承,8、钢索挂钩,9、齿带,10、铰链,11、倾角传感器,12、电机驱动器,13、信号采集控制装置,14、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巢旭;吴宁;凌国;吴莹,未经巢旭;吴宁;凌国;吴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68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