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车辆刹车真空助力器用电子真空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2028.7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2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余芝;全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东南电器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5/02 | 分类号: | F04C25/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孙培英 |
地址: | 213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车辆 刹车 真空 助力 器用 电子 真空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泵,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车辆刹车真空助力器用电子真空泵。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的汽柴油机车辆上使用的真空泵分为两种,一种为机械式真空泵,依靠发动机来提供动力,这类真空泵国内目前有一些厂家生产,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另一种为电子真空泵,依靠自带电机提供动力,这类真空泵目前国内汽车厂商基本都是采用进口,特别是进口德国产品;而国内虽有科研院所和汽车厂商零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目前市场反馈情况来看,尚没有成熟的产品,更没有实现量产、大规模销售的国内产品。
随着国家重点推进新能源车辆的研发,鼓励新能源车辆的发展,我公司发现将现有国内的电子真空泵应用到新能源车辆上后,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动力不够、抽真空速度太慢、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即现有产品无法提供良好的性能,某些技术指标无法满足新能源车辆发展的需要。目前德国已经开发出了专门用于新能源车辆的专业电子真空泵,各项性能指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我国汽车厂商在开发新能源车辆时,基本只能选择国外进口产品,国内尚没有成熟的替代品。
中国专利文献CN 101603536 B(申请号 200910100508.8)公开了一种汽车用电动真空泵,包括电机总成、壳体、定子组件、转子和压盖,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定子组件和电机总成输出轴形成径向偏心,所述转子上滑动连接有叶片,所述电机总成驱动叶片在定子组件内转动,所述壳体与压盖形成一密封缓冲腔,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密封缓冲腔并从出气口排出;所述定子组件依次包括定子座、定子和定子盖,所述定子座上设有与壳体进气口相通的进气槽,所述定子盖上设有与密封缓冲腔、壳体出气口相通的出气槽,所述定子轴向宽度与叶片对应,所述进气槽呈弧形,所述弧形进气槽与转子的弧形对应并设在转子外圆周处,所述出气槽呈弧形,所述弧形出气槽与转子的弧形对应并设置在转子的外圆周处。
上述真空泵用在汽油车上,发动机提供的真空吸力不能满足汽车刹车,使用上述真空泵只能起到辅助真空作用;将它用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上时,由于电动汽车完全依靠真空泵提供真空,上述真空泵达不到电动汽车刹车工作的要求。
另外,中国专利文献CN 102878080 A(申请号 201210427352.6)公开了一种电动真空泵,包括电机和泵体,所述泵体包括沿中心线依次套装在电机输出轴上的端盖、底板、接头和转子,所述转子剖面为圆形,其外套有定子,所述定子内壁剖面为椭圆形或近椭圆形,沿所述转子的圆周面上均匀开有多个叶片槽,叶片的一端插入叶片槽中,另一端与定子内壁接触,盖板封闭覆盖在定子表面上,所述外壳套装在端盖上;所述定子、转子、底板及盖板之间形成的空腔被多个叶片分隔成多个不同体积的泵室,所述端盖上设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与端盖内的气体缓冲室连通,所述气体缓冲室经底板上的进气开槽与空腔连通,所述空腔经盖板上的排气开槽与端盖和外壳之间形成的封密区连通,所述封密区与端盖上的排气口连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进气阻力小、抽真空效率高的适合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的刹车真空助力器用电子真空泵。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车辆刹车真空助力器用电子真空泵,包括电机总成、支撑基座、泵室下盖、驱动套、泵转子、叶片、泵室、泵室上盖、泵体盖和固定销;泵室下盖、驱动套和泵转子与电机总成的输出轴同轴线设置;泵室下盖设置在泵室的下方,泵室上盖置在泵室的上方,泵室下盖包括进气槽、导流槽、安装孔、定位缺口和轴孔,泵室下盖的两侧各设有一组相连通的进气槽和导流槽;进气槽为上下贯通的通槽,导流槽为上下不贯通的盲槽,导流槽的开口朝向泵室。
泵室包括内腔、进气通孔、安装孔和定位缺口;进气通孔设置在泵室的两侧。
泵室上盖包括进气槽、出气槽、排气口、安装孔和定位缺口;泵室上盖的左右两侧各设一组相连通的进气槽和出气槽,进气槽和出气槽均为上下不贯通的盲槽,进气槽和出气槽的开口朝向泵室;进气槽的形状、大小与泵室下盖的进气槽相同;出气槽的形状、大小与泵室下盖的导流槽相同。
所述泵室下盖的进气槽与支撑基座的储气腔相通,泵室上盖的排气口与泵体盖的内腔相通。
泵室下盖的进气槽设置在泵室的进气通孔所在部位的下方,不与泵室的内腔相通;泵室上盖的进气槽设置在泵室的进气通孔所在部位的上方,不与泵室的内腔相通。
泵室下盖的左侧进气槽、泵室的左侧进气通孔以及泵室上盖的左侧进气槽相连通,形成一道气体通路;同样的,泵室下盖的右侧进气槽、泵室的右侧进气通孔以及泵室上盖的右侧进气槽相连通,也形成一道气体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东南电器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东南电器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20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半自动曝光机上的菲林结构
- 下一篇:电动汽车用一体化气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