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装箱板材加工流水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3945.9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1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赵声录;陈其英;梁大才;沈洪明;张勇;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集宝伟工业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0 | 分类号: | B23P2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刘抗美;刘耿 |
地址: | 20190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 板材 加工 流水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板材加工流水线。
背景技术
一般集装箱制造所需的门上梁、门槛、门楣板、前楣板、前角柱、后角柱、前下梁和鹅主梁等零件都采用孤岛式生产作业,其占地面积大,行车转运使用又十分频繁,而且3~6mm厚度的板材全靠工人在多台剪板机、冲床以及液压机设备上进行人工抬举、拉高等强度作业,冲床上也需要频繁的更换不同的模具才能满足生产要求,这些都为集装箱的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集装箱板材加工流水线,在原有的设备基础上增加伺服数控机组及送料辊道,进行自动化集中控制,并且采用专门设计的冲裁模具,再按零件的工艺要求重新布局。只需简单的操作,就能实现集装箱的流线化生产,工人可远离设备操作,提高了安全系数和生产效率,也节约了人力成本,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装箱板材加工流水线,所述流水线依次设置有自动上料剪板装置,第一输送辊道,校平装置,第二输送辊道,自动对中装置,升降辊道,冲压定型装置,第四输送辊道以及堆垛装置。
所述自动上料剪板装置包括上料辊道,吸盘上料机构,剪板机伺服机组,剪板机以及升降链条收料机构。
所述吸盘上料机构包括可转动的链条和设置在所述链条上的吸盘;所述剪板机伺服机组设有用于夹取板材的夹钳;所述剪板机为液压摆式剪板机;所述升降链条收料机构包括升降链条和若干设在所述升降链条上的吸盘。
所述校平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输送辊道和所述第二输送辊道对接;所述自动对中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二输送辊道和所述升降辊道对接。
所述升降辊道包括上层框架和下层辊道,所述上层框架设有可对板材进行定位的推板,所述下层辊道设有可带动其上升至与所述第四输送轨道共面的气缸。
压定型装置包括两台对称设置的第一冲床、与所述冲床相连的双重伺服送料机组、一台单独设置的第二冲床和与其相连的单冲伺服送料机组。
所述第一冲床和第二冲床设有规格为235×320mm的冲裁模具。
所述单独设置的冲床上设有翻板定位机构,所述双重伺服送料机组上设有夹钳。
所述流水线还包括一自动压型机组,该自动压型机组设置在所述第四输送辊道后,所述自动压型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与所述第四输送轨道连接的进板辊道、油压机、出板辊道和收料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板材加工流水线,具有以下优势:
1)利用机械化替代了人工操作,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2)采用自动化集中控制的流水线,节省了人工,也缓解了招工难的问题;
3)流水线化的设计布局,可节约场地、减少物流成本;
4)可使工人远离设备操作,提高了安全系数;
5)柔性流线的布局,复合多种板材的加工,提高了设备的稼动力;
6)产品的预制加工程序,换型快,可减少产品质量对工人技能的依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板材加工流水线设备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自动上料剪板装置1、上料辊道11、吸盘上料机构12、剪板机伺服机组13、剪板机14、升降链条收料机构15、第一输送辊道16、校平装置2、第二输送辊道21、自动对中装置3、升降辊道4、冲压定型装置5、第一冲床51、双重伺服送料机组52、第二冲床53、单冲伺服送料机组54、第三辊道55、翻板定位机构56、堆垛装置6、第四输送辊道61、自动压型机组7、进板辊道71、油压机72、出板辊道73、收料架74、收料架75、无杆气缸推装置76、无杆气缸夹钳77、升降皮带输送78、气缸拨板装置7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流水线,按对板材的加工过程依次设置有:自动上料剪板装置1,第一输送辊道16、校平装置2、第二输送辊道21、自动对中装置3、升降辊道4、冲压定型装置5、第四输送辊道61、堆垛装置6以及自动压型机组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集宝伟工业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集宝伟工业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39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