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李箱铰链限位块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2034.4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7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利民;陈猛;孟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11/10 | 分类号: | E05D11/10;E05D11/00;E05F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李箱 铰链 限位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行李箱铰链限位块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行李箱是轿车装载物体的空间,行李箱盖开闭使用频繁。为了减小行李箱在开启关闭过程中的冲击和防止行李箱盖过开,需在开启过程中加装缓冲限位机构。为防止与金属行李箱盖铰链之间的机械摩擦,提高缓冲限位机构的使用寿命,一般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限位块。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行李箱铰链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行李箱铰链限位块为实心的圆柱或圆台形的橡胶限位块,其虽然在行李箱开启后能够起到缓冲限位的作用,但这种限位块的缓冲效果较差,装配效率不高,降低整车生产效率,并且,这种限位块的安装不够牢固,长时间使用后有松垮脱落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行李箱铰链限位块所存在的缓冲效果差、装配效率不高,且安装不牢固易松垮脱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李箱铰链限位块及具有该行李箱铰链限位块的车辆,该行李箱铰链限位块的缓冲效果好,装配效率高,且安装牢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行李箱铰链限位块,包括:
用于固定在行李箱铰链上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一用于夹持所述行李箱铰链的夹持部和一用于与行李箱铰链上的安装支架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内嵌有用于与行李箱铰链上的安装支架通过螺栓连接的预埋螺母;
以及,用于在行李箱盖开启过程中缓冲行李箱盖冲击力的缓冲限位部,所述缓冲限位部包括至少两个软质弹性爪,所述至少两个软质弹性爪一端均固连于所述夹持部的第一侧,另一端呈张开状,且所述至少两个软质弹性爪之间的张开角度可在行李箱盖开启过程中在所述冲击力作用下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两个软质弹性爪数量为两个,两个软质弹性爪形成八字形爪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限位部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夹持部的第一侧的块状的限位凸起,且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至少两个软质弹性爪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为用于环抱于行李箱铰链外周的包络臂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为采用软质的弹性材料制成的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软质的弹性材料为三元乙丙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螺母为六角法兰面螺母。
一种车辆,其安装有如上所述的行李箱铰链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铰链限位块可以通过其夹持部夹持固定于行李箱铰链上,并通过其连接部的预埋螺母与行李箱铰链上的安装支架进行螺栓连接,装配迅速准确,提高生产效率,且提高了该限位块与行李箱铰链的连接强度,减少松垮脱落的风险,工作平稳可靠;并且,该行李箱铰链限位块可以通过其软质弹性爪在行李箱盖开启时逐渐接触车体,而使得冲击力逐渐衰减,从而有效抵消了行李箱盖对车体的“硬撞击”,保证缓冲平稳。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的行李箱铰链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铰链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铰链限位块在车身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铰链限位块与行李箱铰链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行李箱铰链的缓冲限位部在处于自由伸展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现有的行李箱铰链限位块在行李箱盖开启过程中通常缓冲效果较差,且装配效率不高,装配不牢固,易松垮脱落,为了解决此问题,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李箱铰链限位块100,其包括:
用于固定在行李箱铰链200上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一用于夹持所述行李箱铰链200的夹持部101和一用于与行李箱铰链200上的安装支架201固定连接的连接部102,所述连接部102上内嵌有用于与行李箱铰链200上的安装支架201通过螺栓400连接的预埋螺母103;
以及,用于在行李箱盖300开启过程中缓冲行李箱盖300冲击力的缓冲限位部,所述缓冲限位部包括至少两个软质弹性爪104,所述至少两个软质弹性爪104一端均固连于所述夹持部101的第一侧,另一端呈张开状,且所述至少两个软质弹性爪104之间的张开角度可在行李箱盖300开启过程中在所述冲击力作用下逐渐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20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