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元件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1800.5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92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冯爱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8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元件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元件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控制器是整个电子设备的控制中枢,有些控制器,如电动汽车控制器,需要有大量的功率管等发热元件,电子元件工作的可靠性对温度十分敏感,一般情况下,电子元件在70-80℃时每增加1℃,可靠性就下降5%。如何将功率管发出的热量通过热传导方式散发出去,降低整台控制器温度,始终是在控制器设计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热设计是控制器可靠性设计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控制器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大型的电子设备控制器,为满足大的驱动功率的要求,设计上通常使用多个甚至多排功率管,但是考虑到控制器小型化设计的需求,功率管或功率管排之间的间隙则越小越好。这给控制器电路板的散热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单排功率管散热一般采用兀形状支架散热器,用自攻螺钉将功率管锁紧在兀形状支架散热器的两侧,即可同时满足两排距离较远的单排功率管的散热,如图1和图2所示。但当两排功率管距离较近时,如图3所示,兀形状支架散热器则不易于安装,亦不能同时满足双排功率管的散热需求。
另一方面,目前为电子元件散热的设备大部分使用铝排散热器,有的是靠弹簧钢制成的功率管压条将功率管压紧到散热器上,但是这种方式的散热器固定方式都预留较大的空间给散热器,电路PCB板 小型化设计受到限制,且弹簧钢制成的功率管压条随使用时间变长会弹性失效,使功率管松动,功率管与散热器之间产生空隙,不能有效地传导功率管产生的热量;另外弹簧钢片的设计需要较大的空间,在双排功率管散热的设计上也是不实用的。
传统形状的散热器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市场需求,急需设计一种新的用于给双排功率管散热的散热器,在避免由于温升过高造成功率管早期失效的同时,达到控制器设计结构紧凑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设计,实现了散热器体积小,控制器功率大,热流密度大,控制器功率管的热量有效传导的明显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元件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器本体、散热底板、PCB板、双排功率管,所述双排功率管包括第一功率管排和第二功率管排,所述第一功率管排和第二功率管排安装于所述PCB板上,并与所述散热器本体贴紧设置,通过所述散热器本体散热;所述散热器本体固定于所述散热底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本体包括第一散热器本体和第二散热器本体,分别与第一功率管排和第二功率管排贴紧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其中第一散热器本体的形状为U形,第二散热器本体的形状为L形。
所述第一功率管排和第二功率管排分别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一散热器本体和第二散热器本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散热器本体和所述散热底板间设置有绝缘层。优选地,所述绝缘层是聚酰亚胺绝缘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能有效解决双排功率管或者安装距离较近的功率管的散热问题,通过不同的散热体分别对功率管进行散热,能有效提高散热效率,降低控制器整体温度,提高控制器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此种散热器装配工艺可靠,拆装方便,利于操作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安装有单排功率管的PCB板俯视图。
图2是单排功率管用兀形状支架散热器的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安装有双排功率管的PCB板俯视图。
图4是安装本实用新型双排功率管散热器的截面示意图。
10是兀形状支架散热器,100是单排功率管,1是散热底板,2是绝缘层,3是第一散热器本体,4是第二散热器本体,5是PCB板,6是螺钉,01是第一功率管排,02是第二功率管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元件散热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元件散热器结构,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双排功率管散热器的截面示意图,包括散热器本体、散热底板1、PCB板5、双排功率管,所述双排功率管包括第一功率管排01和第二功率管排02,所述第一功率管排01和第二功率管排02安装于所述PCB板5上,并与所述散热器本体贴紧设置,通过所述散热器本体散热;所述散热器本体固定于所述散热底板上,其特征在于,所 述散热本体包括第一散热器本体3和第二散热器本体4,分别与第一功率管排01和第二功率管排02贴紧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18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摄像设备
- 下一篇:可见光CCD相机曝光时间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