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起动机电磁开关、车辆起动机及车辆起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8801.X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5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阮先轸;黄少堂;张晓丹;王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16 | 分类号: | H01H50/16;F02N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朱业刚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起动机 电磁 开关 起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起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起动机电磁开关、车辆起动机及车辆起动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车辆发动机启动是通过起动机来实现的,起动机把蓄电池的电能转换为起动电机的机械能,再通过齿轮传动机构把机械能传输到发动机曲轴上,从而实现发动机的启动。在启动过程中,为克服发动机阻力矩,会在起动回路产生较大的启动电流。乘用车发动机启动电流约为200A~1000A,商用车发动机的启动电流则高达2000A,过大的启动电流一方面会造成蓄电池的深放电及较大的电压降,另一方面电磁开关的电磁铁衔铁通过拨叉推动驱动齿轮的力度较大,会造成起动机驱动齿轮的铣齿。在配备怠速启停系统的车辆中,起动过程会尤为频繁,频繁的蓄电池深放电会造成蓄电池老化,频繁的蓄电池电压降可能会影响整车电气负载的正常工作,同时铣齿现象会降低起动机驱动齿轮的使用寿命。
降低发动机启动过程蓄电池的电压降有多种方法,譬如在蓄电池和关键电气负载中增加DC/DC(直流转直流电源),启动过程中DC/DC可以保证输出端电压的稳定,但这种方式并没有改变启动电流,起动机驱动齿轮的铣齿问题没有得到改善。还有一种方式是在起动回路中增加一个独立的限流电阻,通过控制限流电阻接入起动回路来实现降低启动电流和减少起动机驱动齿轮的铣齿现象。限流电阻接入起动回路有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采用双触点式开关,通过机械结构实现在启动初期限流电阻的介入工作;另一种是采用驱动电路驱动继电器实现,该方式驱动电路及继电器总成可以集成于起动机上,也可以布置在蓄电池端,但这种方式限流电阻需独立安装且体积较大,既不利于布置,又占用了过多的安装空间。以上两种方式都需要增加额外的零部件,且会涉及到线束系统或起动机本身的修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车辆起动机零部件较多、体积较大及占用安装空间过多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辆起动机电磁开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车辆起动机电磁开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电磁开关、第二电磁开关、限流电阻及驱动芯片,其中,
所述第一电磁开关连接在蓄电池到起动电机的主电路上,通过控制所述主电路的通断来控制起动电机的启动;
所述限流电阻与所述第二电磁开关的开关侧并联后连接在所述主电路上,所述第二电磁开关的开关侧的打开和关闭分别对应所述限流电阻接入所述主电路和所述限流电阻被短路;
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二电磁开关的控制侧连接,以便控制所述第二电磁开关的开关侧的打开和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开关与所述第二电磁开关沿所述壳体轴向并排设置。并排设置有利于减小电磁开关本身的体积,从而进一步节省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开关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铁芯、与所述第一铁芯相对设置的第一衔铁、围绕所述第一铁芯与所述第一衔铁设置的第一线圈绕组、穿过所述第一铁芯的第一顶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杆一端的第一活动触头、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固定触头及用于在所述第一线圈绕组断电时驱动所述第一衔铁及所述第一活动触头回位的第一回位装置,所述第一活动触头与所述第一固定触头为一组常开触头,所述第一固定触头连接在所述主电路上,所述限流电阻与所述第二电磁开关的开关侧并联后与所述第一固定触头串联,所述第一顶杆在所述第一衔铁的驱动下轴向移动以闭合所述第一活动触头与所述第一固定触头。上述形式的第一电磁开关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磁开关的控制侧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铁芯、与所述第二铁芯相对设置的第二衔铁、围绕所述第二铁芯与所述第二衔铁设置的第二线圈绕组、穿过所述第二铁芯且一端与所述第二衔铁固定连接的第二顶杆、与所述第二顶杆另一端抵接的第二活动触头及用于在所述第二线圈绕组断电时驱动所述第二衔铁及所述第二活动触头回位的第二回位装置;
所述第二电磁开关的开关侧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固定触头,所述第二活动触头与所述第二固定触头为一组常闭触头,所述第二顶杆在所述第二衔铁的驱动下轴向移动以分离所述第二活动触头与所述第二固定触头。
上述形式的第二电磁开关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芯片设置在第二铁芯上,所述驱动芯片的两端电气连接在所述第二线圈绕组的两端。驱动芯片直接设置在第二铁芯上,安装方便,结构紧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88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