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起动机电磁开关、车辆起动机及车辆起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8801.X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5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阮先轸;黄少堂;张晓丹;王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16 | 分类号: | H01H50/16;F02N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朱业刚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起动机 电磁 开关 起动 系统 | ||
1.一种车辆起动机电磁开关,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电磁开关、第二电磁开关、限流电阻及驱动芯片,其中,
所述第一电磁开关连接在蓄电池到起动电机的主电路上,通过控制所述主电路的通断来控制起动电机的启动;
所述限流电阻与所述第二电磁开关的开关侧并联后连接在所述主电路上,所述第二电磁开关的开关侧的打开和关闭分别对应所述限流电阻接入所述主电路和所述限流电阻被短路;
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二电磁开关的控制侧连接,以便控制所述第二电磁开关的开关侧的打开和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起动机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开关与所述第二电磁开关沿所述壳体轴向并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起动机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开关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铁芯、与所述第一铁芯相对设置的第一衔铁、围绕所述第一铁芯与所述第一衔铁设置的第一线圈绕组、穿过所述第一铁芯的第一顶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杆一端的第一活动触头、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固定触头及用于在所述第一线圈绕组断电时驱动所述第一衔铁及所述第一活动触头回位的第一回位装置,所述第一活动触头与所述第一固定触头为一组常开触头,所述第一固定触头连接在所述主电路上,所述限流电阻与所述第二电磁开关的开关侧并联后与所述第一固定触头串联,所述第一顶杆在所述第一衔铁的驱动下轴向移动以闭合所述第一活动触头与所述第一固定触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起动机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磁开关的控制侧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铁芯、与所述第二铁芯相对设置的第二衔铁、围绕所述第二铁芯与所述第二衔铁设置的第二线圈绕组、穿过所述第二铁芯且一端与所述第二衔铁固定连接的第二顶杆、与所述第二顶杆另一端抵接的第二活动触头及用于在所述第二线圈绕组断电时驱动所述第二衔铁及所述第二活动触头回位的第二回位装置;
所述第二电磁开关的开关侧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固定触头,所述第二活动触头与所述第二固定触头为一组常闭触头,所述第二顶杆在所述第二衔铁的驱动下轴向移动以分离所述第二活动触头与所述第二固定触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起动机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设置在第二铁芯上,所述驱动芯片的两端电气连接在所述第二线圈绕组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起动机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电阻设置在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二固定触头之间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限流电阻的两端电气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触头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起动机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触头及所述第一固定触头位于所述第一铁芯与所述第二衔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起动机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固定设置有B接线柱、S接线柱及M接线柱;
所述M接线柱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触头正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固定触头的输出端电气连接;
所述S接线柱位于所述第二固定触头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线圈绕组的输入端、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入端及所述第一线圈绕组的输入端电气连接;
所述B接线柱位于所述限流电阻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固定触头的输入端及所述限流电阻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触头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固定触头的输入端电气连接。
9.一种车辆起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起动机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起动机电磁开关。
10.一种车辆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起动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起动机电磁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880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