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Motionnet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3629.2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1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传德;花岳东;李彬彬;后涛;周攀峰;申元培;班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P6/04 | 分类号: | H02P6/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motionnet 永磁 同步电机 驱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永磁同步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Motionnet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器。
背景技术
电机是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执行装置,作为电机伺服驱动设备的电机驱动器自然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广大的市场需求。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交流电机,驱动器的需求量自然很大,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驱动器都只适用于单独控制一套电机设备,如果同时控制多套电机设备则可能出现脉冲信号不稳定、控制系统布线繁琐等问题,这样的现状不利于工业生产现场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高效控制。
另一方面,Motionnet=Motion+net,即分布式运动控制网络,是日本脉冲马达株式会社提倡的超高速度串行通信总线系统,它基于RS485通讯协议来实现主从通讯,是一种综合性省配线系统。通过Motionnet网络的构建可以在省配线的同时实现多套永磁同步电机系统伺服控制。但这种技术目前却仍未被应用到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Motionnet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器,其布线简单,通信速率高,信号稳定,便于大型工业现场控制。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分布式运动控制网络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器,包含处理器、用于产生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所需的驱动电压的功率驱动板,和主要负责采集直线电机的状态信息的反馈检测模块,所述功率驱动板连接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反馈检测模块,所述处理器通过分布式运动控制网络连接所述主站的中央处理器, 所述分布式运动控制网络使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功率驱动板和所述永磁同步电机通过反馈检测模块连接后构成反馈回路。
进一步,所述分布式运动控制网络可以包含相互连接的中央处理专用集成电路和轴控制用局域专用集成电路;所述中央处理专用集成电路与所述主站的中央处理器连接,是控制串行通信的集成电路;所述轴控制用局域专用集成电路与永磁同步电机的处理器连接,是从所述中央处理专用集成电路发出指令以控制永磁同步电机的集成电路。
进一步,所述轴控制用局域专用集成电路的数量可以为1到64个,当分布式运动控制网络的通信速度为每秒传输20兆位(20Mbps,20M bit per secend)时,可以控制1到32套永磁同步电机,也就是说,所述分布式运动控制网络中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数量值是32;当分布式运动控制网络的通信速度为每秒传输10兆位时,能控制1到64套永磁同步电机,也就是说,所述分布式运动控制网络中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数量值是32。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Motionnet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器的优点是:
(1)通过在驱动器中应用Motionnet网络技术使处理器连接主站的中央处理器,能同时实现最多64套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控制;并且由于主从站、从站与从站之间都用网线相连,实用性较强,也能省去多套电机系统控制专门做线的麻烦,且通信速率高,信号稳定,便于大型工业现场控制。
(2)通过改变轴控制用局域专用集成电路的数量和分布式运动控制网络的通信速度,例如是分布式单轴运动控制网络还是分布式多轴运动控制网络、分布式运动控制网络的通信速度是10Mbps还是20Mbps,可以改变所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详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器 10、处理器 20、功率驱动板
30、永磁同步电机 40、反馈检测模块 50、中央处理专用集成电路
60、轴控制用局域专用集成电路 70、主站的中央处理器 80、分布式运动控制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基于Motionnet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36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