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控发动机回怠速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1043.4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2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士晋;高智勇;孙新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1/02 | 分类号: | F02D11/02;F02D1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回怠速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控发动机回怠速的控制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拉索式电子油门控制器和机械式手动控油门控制器结合实现电控发动机手动及自动回怠速控制装置,属于发动机油门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国三及以上排放规范的发动机的改装车及具有发动机的装置,均为电控发动机,油门控制装置实为电位器装置,即线控拉索式电位器配合机械式油门控制器实现油门的调节,油门的调节均为手动控制,作业结束时往往无法自动将油门降回怠速,发动机仍高速运转,造成高油耗,发动机过度磨损,噪声污染,减少发动机及相应元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的拉索式电子油门控制器和机械式手动控油门控制器结合实现电控发动机回怠速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发动机回怠速的控制装置,包括机械式手动控油门控制器和拉索式电子油门控制器;机械式手动控油门控制器和拉索式电子油门控制器之间通过软轴相连,在所述机械式手动控油门控制器或拉索式电子油门控制器上连接有推动气缸,由所述气缸驱动机械式手动控油门控制器或拉索式电子油门控制器回位。
前述的电控发动机回怠速的控制装置,所述推动气缸与所述拉索式电子控油门器相连接,实现电控发动机自动回怠速控制装置。
进一步的,前述的电控发动机回怠速的控制装置,所述推动气缸与所述机械式手动控油门控制器内部齿条相连接,实现电控发动机手动回怠速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既可实现发动机油门的手动控制,也可实现其自动回怠速控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容易,成本低,易于操作,安全可靠,效果明显,降低噪声污染,减少元器件过度磨损,有效减少故障发生 率,增加发动机及其驱动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结构如图1所示,由推动气缸1、机械式手动控油门控制器2、软轴3和拉索式电子油门控制器4组成,推动机气缸1与机械式手动控油门控制器2相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推动机械式手动控油门控制器2的手柄前后移动,通过软轴3与机械式手动控油门控制器连接的拉索式电子油门控制器4连杆转动,改变发动机油门大小,实现发动机油门的手工调节。在高油门状态下,推动气缸1在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充气,气缸杆推动机械式手动控油门控制器内部齿条,机械式手动控油门控制器拉动拉索式电子油门控制器回位,实现发动机的自动回怠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结构如图2所示,由推动气缸1、机械式手动控油门控制器2、软轴3、拉索式电子油门控制器4组成,推动气缸1与拉索式电子油门控制器4相连接。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推动机械式手动控油门控制器2的手柄前后移动,通过软轴3与机械式手动控油门控制器连接的拉索式电子油门控制器4连杆转动,改变发动机油门大小,实现发动机油门的手工调节。在高油门状态下,推动气缸1在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充气,气缸杆直接推动拉索式电子油门控制器回位,实现发动机的自动回怠速。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10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储存活性碳的碳罐
- 下一篇:一种中速柴油机的电缆穿壁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