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机油及时更换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2896.8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7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市旭龙铸锻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10 | 分类号: | F01M11/10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地址: | 221100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机油 及时 更换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及时更换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保养过程中,发动机机油很重要,不仅需要定期及时更换,同时在日常汽车使用时,应随时留意机油的状况。
科学确定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期,对于汽车发动机正常运转,延长使用寿命,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据调查,消费者对于鉴别机油油质变坏程度,换油时间间隔,仅凭经验和机油外观作出判断,这虽然方便简单,但不全面也不科学。
目前,国内基本按规定汽车行驶里程来提醒消费者及时换油,频繁的起步、停车都会加剧发动机磨损,加快机油污染,因此实际使用中,换油周期必然比规定要求缩短,换油周期必然不确定。通常检查机油品质的方法有:
1、外观法。察看取出的油液样品,若比较清澈,仍保持着新油液的颜色,表明污染不严重;若油色混浊或乳化,则油液中含有水;若呈灰色,可能是被铅或其他磨料所污染;若呈黑色,则是被高温废气所污染;油样放置一段时间上层油色变淡甚至呈蓝褐色,则表明油内添加剂已完全消失。 2、气味法。取出油液样品,闻其气味,若出现刺激异常气味(油液在正常情况下带有典型的新油气味),说明油液氧化严重。 3、扩散法。将取出的油液样品,滴一滴于定性测试滤纸上,若扩散很宽且油滴区与扩散区无明显的区别,表明油液的清净性良好,反之则为油液清净性变坏。 4、爆裂试验法。将一薄金属片加热至100℃以上,滴一滴样品油液于金属片上,若出现爆裂现象,则油液中含有水分。 5、黏度比较法。用两支小试管,分别装等量的新、旧油液样品(应留有适当空间),将试管封闭后同时倒置,观察其下降时间差,若超过20%-25%,则表明旧油液黏度变差。另外,也可以凭手感粗略判断其黏度与含杂质情况。
以上方法,通常需要停机,抽油进行检测,检查过程比较复杂,需要进行专业检查,一般车主难以注意到,现急需一种简单可目测机油及时更换的装备或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及时更换报警系统,可及时显示机油的品质,以便车主及时更换和监控机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机油及时更换报警系统,包括PH测试仪、PH传感器、电子鼻、PLC、液晶显示屏和报警灯,PH测试仪通过电线与PH传感器连接,PH传感器导线连接PLC,电子鼻通过导线连PLC,报警灯和液晶显示屏分别连接PLC;PH测试仪和电子鼻设置在机油箱内部。
进一步,报警灯显示颜色分别为蓝色、黄色和红色。
进一步,所述的PH测试仪设置在机油箱中部。
进一步,电子鼻设置在机油箱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PH测试仪进行测试机油的PH值,PH传感器传递数据至PLC,PLC分析后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供车主观看,同时设有电子鼻可有效监测机油箱内的气味,以便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机油及时更换报警系统,包括PH测试仪、PH传感器、电子鼻、PLC、液晶显示屏和报警灯,PH测试仪通过电线与PH传感器连接,PH传感器导线连接PLC,电子鼻通过导线连PLC,报警灯和液晶显示屏分别连接PLC;PH测试仪和电子鼻设置在机油箱内部。
进一步,报警灯显示颜色分别为蓝色、黄色和红色,以便车主进行参考观看;PH测试仪设置在机油箱中部,可有效均匀监测机油中的PH值;电子鼻设置在机油箱上部,方便检测机油箱的异味。
车辆在运行时,PH检测仪和电子鼻分别检测机油箱内的PH值和气味,然后通过PH传感器经过PLC分析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气味如果正常,报警灯为蓝色或黄色,气味有异味则显示红色,通过以上两种测试可有效提醒车主对机油品质的监测和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市旭龙铸锻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市旭龙铸锻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28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