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驱动梯度生成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2437.3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7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楼征恺;张永吉;邱梦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447 | 分类号: | G01N27/447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驱动 梯度 生成 | ||
技术领域
一种电机驱动梯度生成仪,属于环境分析技术领域,是一种生物分析实验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用于环境分析的相关仪器分析实验方法和器材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梯度生成仪常用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通过梯度生成仪将两种不同变性浓度的丙烯酰胺溶液注入凝胶板中以制胶。现今的梯度生成仪中两种变性浓度的丙烯酰胺溶液的注入速率依靠人工控制,保持恒定均速且缓慢地推动凸轮以使溶液恒速的注入凝胶板中,从而形成从下往上浓度越来越低的胶板。但是由于是人工控制,所以难以保持凸轮的均速转动,致使高浓度溶液和低浓度溶液不能很好的按一定比例混合,从而影响制胶,并进一步的影响实验精度和结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设计一种通过简单有效的措施,在不增加使用难度的前提下能提高溶液添加稳定性的梯度生成仪。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机驱动梯度生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凸轮、摆条、注射器固定器、注射器、电机和电源开关,
所述外壳中夹有一个由电机驱动的凸轮,电机安装在外壳底部,电机通过传送带与凸轮轴相连用于控制凸轮的运转,电源开关与控制电机连接用于控制电机的转动;
所述凸轮两侧各刻有一条大小不同的渐开线凹槽,其中一侧为半径由小变大的渐开线,另一侧为半径由大变小的渐开线;
所述外壳的两壁侧分别装有摆条和注射器固定器,
所述摆条上设有针柄卡口、固定螺帽、滑块,所述针柄卡口用于卡死注射器活塞尾部,所述固定螺帽用于将摆条一端固定在外壳侧壁某个点上,所述滑块用于嵌入凸轮渐开线凹槽内作渐开线移动;
所述注射器主体固定于注射器固定器上,注射器固定器通过旋转螺帽限位于外壳侧壁某个点上。
本实用新型动作:通过电源开关控制电机,从而带动凸轮的转动,随着两条渐开线的转动,使得摆条绕着固定螺帽转动,以此推动两边的注射器做变速注射。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电机驱动的凸轮,并在凸轮两侧刻有两条大小不同的渐开线凹槽,一条为半径由小变大的渐开线,一条为半径由大变小的渐开线,使得在使用时能通过实现两个注射器一个注射速度由快到慢,一个注射速度由慢到快。其积极效果是当使用梯度生成仪时,无需人工控制凸轮转速,避免不均匀的注射,减少误差的产生。并通过一个电机控制凸轮匀速转动,由凸轮侧面的两个螺旋凹槽带动注射器活塞的推动,以达成溶液的注入。适用于高校,企业,工厂,科研院所实验室,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稳定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1-电源开关,2-电机,3-渐开线凹槽,4-凸轮,5-传送带,6-外壳,7-旋转螺帽,8-针柄卡口,9-摆条,10-固定螺帽,11-凸轮轴,12-注射器固定器,滑块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驱动梯度生成仪包括外壳6、凸轮4、摆条9、注射器固定器12、注射器(图中未示)、电机2和电源开关1,
所述外壳中夹有一个由电机驱动的凸轮4,电机2安装在外壳6底部,电机通过传送带5与凸轮轴11相连用于控制凸轮的运转,电源开关1与控制电机2连接用于控制电机的转动;
凸轮两侧各刻有一条大小不同的渐开线凹槽3,其中一侧为半径由小变大的渐开线,另一侧为半径由大变小的渐开线;
所述外壳的两壁侧分别装有摆条9和注射器固定器12,
所述摆条9上设有针柄卡口8、固定螺帽10、滑块13,所述针柄卡口8用于卡死注射器活塞尾部(图中未示),所述固定螺帽10用于将摆条一端固定在外壳侧壁某个点上,所述滑块用于嵌入凸轮渐开线凹槽内作渐开线移动;
所述注射器主体(图中未示)固定于注射器固定器上,注射器固定器通过旋转螺帽7限位于外壳侧壁某个点上,
通过电源开关控制电机,从而带动凸轮的转动,随着两条渐开线的转动,使得摆条绕着固定螺帽转动,以此推动两边的注射器做变速注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24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休眠状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高铁场景下的越区切换方法和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