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7504.4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2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肖炜;崔晓龙;赵琴;王永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22 | 分类号: | C12M1/22;C12M1/12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张怡 |
地址: | 650000***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微生物 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微生物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224703.9公开了“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由透明材质制成的立架和设于立架上的培养管,所述立架上设有至少两个支撑架,在支撑架上设有供培养管穿过的通孔。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防止培养基受到污染,并便于观察微生物的培养过程;整个装置结构新颖、成本低廉,其特殊结构保证了培养基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132508.9公开了一种“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座、顶盖以及垂直连接底座和顶盖的至少两个平行的支杆,所述底座和顶盖之间放置有多个叠加的培养皿;所述培养皿包括皿体和皿盖,所述皿体包括底壁和垂直于底壁的皿体侧壁,所述皿体侧壁上设有与支杆位置对应的至少两个垂直于底壁的通槽,所述皿盖为透明平板,所述皿盖上设有与支杆位置对应的至少两个孔口,所述支杆贯穿于相应的通槽与孔口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微生物出菌率的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的装置由培养皿皿盖、培养皿皿体、微孔滤膜和储水基质构成,储水基质放置在培养皿皿体内底部,其形状与尺寸与培养皿皿体内底部相匹配,上面覆盖微孔滤膜,培养皿皿盖为透明材质,形状与培养皿皿体相配套,培养皿皿盖的内径大于培养皿皿体的外径,高度小于培养皿皿体,培养皿皿盖放置在培养皿皿体上。
所述的微孔滤膜孔径为0.25-0.5um,微孔滤膜厚度为100-200um。所述的储水基质的厚度为3-8mm。
本实用新型中的微孔滤膜孔径0.25-0.5um,既能对在培养过程中加入的上层固体培养基起到支撑作用,也可以保证各种离子、信号分子、水分和细菌等原核生物从储水基质中透过滤膜到达上层的固体培养基中,使在培养基中生长的微生物能够获得原生长环境相似的培养环境。下层的储水基质为上层培养基提供水分和部分营养物质,更重要的是使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能与原生长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进行信息沟通。培养皿皿盖直径略大于皿体,高度略小于皿体,盖上皿盖后,皿内外仍有少量空气流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可增强微生物的可培养性,提高微生物出菌率。甚至使一些通常情况下不能被培养的微生物得以生长。有利于慢速生长微生物的分离。同时也可以保证长时间地培养微生物而不至于因培养基干燥而使微生物死亡。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成本低廉,制作简单,操作简便,低耗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培养皿皿盖。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培养皿皿体。
图中:1-培养皿皿盖,2-培养皿皿体,3-微孔滤膜,4-储水基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此描述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在培养皿皿体2内的底部,放置储水基质4,储水基质4的厚度为3-8mm,储水基质可以是海绵。灭菌后在储水基质中加入模拟微生物所处环境的液体,储水基质之上覆盖一层无菌微孔滤膜3,微孔滤膜的孔径为0.25-0.5um,微孔滤膜的厚度为100-200um。
在微孔滤膜上加入固体培养基。模拟环境液体中的水分、离子或信号分子,甚至细菌等原核生物可以通过滤膜到达滤膜上层的培养基中,使培养基表面生长的微生物可以获得与其生长环境相似的培养环境。培养皿皿盖为透明材质,与培养皿皿体相配套,直径略大于培养皿皿体,高度略小于培养皿皿体,使用时将皿盖盖于皿体上,正向放置于合适的环境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75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