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块化参数可调动力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8666.1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7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朝峰;任朝晖;李小彭;荆帅;刘杨;马辉;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7/104 | 分类号: | F16F7/104;F16M1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参数 可调 动力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参数可调节型动力减振装置,可适用于不同减振器类型、不同安装表面、不同参数情况下的减振需求,属于机械振动力学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动力减振器主要为有阻尼动力减振器和无阻尼动力减振器两种类型。无阻尼动力减振器主要应用于频率成分固定、波动较小的减振场合;而有阻尼动力减振器主要应用于某一频带内的减振场合。但是无论哪种减振器,都是针对个别设备而设计的,应用在固定场合,自身参数改变较困难,一旦设计完成,其自身参数便确定,不可改变,可移植性差。即使应用于同一类对象,对不同个体时,由于振动频率差异、安装表面差异等等因素,都需重新设计、制造、装备减振装置,给人们带来很大不便。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模块化动力减振器,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动力减振器可移植性差、参数不可变等方面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模块化参数可调动力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该动力减振器主要由底座、联接座、铰支座、杠杆下臂、杠杆上臂、微调弹簧、导轨,质量块、托盘、主弹簧、微调阻尼、主阻尼、并联孔组成;底座与联接座用螺栓连接,以实现不同表面情况的安装需求;铰支座用螺栓连接在联接座上;弹簧和阻尼具有模块化结构,杠杆下臂和杠杆上臂通过连接轴相连,固定在铰支座上,以实现阻尼和弹簧参数微调;托盘经连接块通过连接轴铰接在杠杆上臂上;质量块中有尺寸固定的孔,与托盘相互配合,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在托盘上,对质量参数进行调节;托盘上设有滑道,能与导轨组成滑动副,使托盘沿固定方向滑动;托盘 上还设有主阻尼和主弹簧联接装置,与主阻尼和主弹簧联接;联接座同样设有联接装置,与主阻尼和主弹簧联接;托盘开有并联销,实现动力减振器的并联连接。
底座与联接座和铰支座设有尺寸和位置固定的联接孔,通过螺栓紧固,以在不同表面上安装。
弹簧和阻尼具有模块化结构,可以选择不同类型连接在铰支座上;杠杆下臂、旋转弹簧臂或旋转阻尼臂上设有与联接座上联接孔形状、位置、尺寸相同的螺栓连接孔,通过螺栓紧固。
主阻尼和微调阻尼模块可拆卸,有阻尼动力减振器安装主阻尼和微调阻尼模块,而无阻尼动力减振器上无主阻尼和微调阻尼模块。
弹簧、阻尼的微调结构设置在杠杆下臂、杠杆上臂之间,杠杆下臂和杠杆上臂设有滑动槽,弹簧、阻尼的微调结构通过锁紧轮和锁紧销固定和在滑动槽中滑动;旋转弹簧或阻尼结构设置在旋转弹簧臂、旋转阻尼臂上。
质量可调结构由托盘、定位销和质量块组成;托盘上设有定位销,其位置和形状尺寸固定;质量块具有同样位置和形状尺寸的连接孔。。
优点及效果:该动力减振器将联接座尺寸参数化,在不同安装条件下,只需要提供与联接座相同形位公差的底座即可,大大提高了减振器的可移植性。并且该减振器将各功能模块化,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模块,不仅能实现有阻尼—无阻尼减振器类型的转换,而且将质量、阻尼和弹簧参化,满足在不同条件下调节减振器本身的参数的需求。应用杠杆原理,动力减振器具有弹簧、阻尼微调结构,可以配合主弹簧、主阻尼对整个动力减振器参数进行调节,满足实际工程需要,达到减振效果。质量调节采用质量块叠加原理,在一定步长范围内,可以满足质量连续可调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无阻尼动力减振器数学模型;
图2为无阻尼动力减振器幅值响应曲线;
图3为有阻尼动力减振器数学模型;
图4为有阻尼动力减振对不同阻尼比器幅值响应曲线;
图5为有阻尼动力减振器对给定设计方法幅值响应曲线对比图;
图6为弹簧、阻尼等效质量算法图;
图7为动力减振器的主视图;
图8为动力减振器等轴测图;
图9为动力减振器微调结构,在弹簧(阻尼)竖直时示意图;
图10为动力减振器微调结构,在弹簧(阻尼)倾斜时的示意图;
图11为采用旋转弹簧、阻尼动力减振器主视图;
图12为联接座主视图;
图13为动力减振器在应用在管道上的连接图;
图14为动力减振器并联连接图。
附图中,各标号对应的零件或结构名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86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燃气具安全防护的低干扰点火装置
- 下一篇: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