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教练客车的双方向盘转向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7544.0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8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见;宁忠翼;杨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22 | 分类号: | B62D1/22;B62D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4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教练 客车 双方 转向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传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教练客车的双方向盘转向传动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教练车是驾校用于培训驾驶学员的车辆,其技术状况应符合GB 7258的要求和JT/T 198所规定的二级车以上技术条件,并装有副后视镜、副制动踏板、灭火器及其它安全防护装置。如今越来越多的驾校开始尝试使用双方向盘教练车,该类型教练车的特点就是在副驾驶位置增设一个方向盘供教练员使用,教练员可根据情况随时修正学员的转向状态,在紧急情况下避免因学员的误操作而引起转向不到位或者与其他车辆碰撞等严重事故。其转向系统要求两个方向盘及相应的转向传动装置都能够连接到转向机上,控制转向机的工作状态,因此转向传动装置的布置结构就尤为重要。
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984662U,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教练车转向传动装置,包括主方向盘和副方向盘,以及与主方向盘连接的主转向管柱和与副方向盘连接的副转向管柱,主转向管柱与转向器总成连接,主转向管柱和副转向管柱下端通过连接传动轴连接传动;主转向管柱和副转向管柱与连接传动轴相互垂直。主转向管柱和副转向管柱分别与连接传动轴通过一对扇形齿轮啮合连接。但是该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三向转向换向器的输出轴与转向机的输入轴要求同轴装配,安装固定位置精度要求较高,调整难度较大,换向器的输出轴与转向机的输入轴工作时,同轴旋转,否则容易出现卡死现象,发生转向失控引起重大事故;2、转向机与三向转向换向器的对接是靠联轴器实现的,安装相对复杂;3、三向换向器距车架较远,不易设计支架固定;4、紧急情况下,教练员的力要大于学员的力才能控制教练车的转向,起到转向主导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教练车双方向盘转向传动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安装布置,容易出现卡死现象,具有转向失控风险,同时教练员的力要大于学员的力才能控制教练车转向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布置,不会出现卡死现象,教练员对转向的操控很省力,安全性能好的一种教练客车的双方向盘转向传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教练客车的双方向盘转向传动装置,包括主方向盘和副方向盘,主方向盘安装在主转向传动装置总成上,主转向传动装置总成与主转向机总成上的转向机总成主输入轴相连接,主转向机总成上的转向机总成输出轴经转向垂臂与转向拉杆总成相连接,转向拉杆总成通过前桥上节臂与前桥总成相铰接,副方向盘设置在车架的另一侧,副方向盘安装在副转向传动装置总成上,副转向传动装置总成与转向换向器上的转向换向器输入轴相连接,所述主转向机总成上的转向机总成副输入轴与左中间传动轴的一端相连接,左中间传动轴的另一端与电动转向助力装置上的电动转向输出轴相连接,电动转向助力装置上的电动转向输入轴与右中间传动轴的一端相连接,右中间传动轴的另一端与转向换向器上的转向换向器输出轴相连接。
所述电动转向助力装置包括电动转向输入轴、电动转向输出轴、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线束以及传感器线束,电动转向输入轴上安装有传感器线束,传感器线束与控制器相连接,驱动电机经驱动电机线束与控制器相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电动转向输出轴相连接。
所述控制器上还连接有整车电源线束和工作状态指示灯。
所述转向换向器输入轴与转向换向器输出轴相互垂直。
所述转向机总成主输入轴和转向机总成副输入轴通过圆锥齿轮相啮合,且相互垂直。
所述主转向机总成通过转向机支架安装在车架上。
所述转向换向器通过转向换向器支架安装在车架上。
所述电动转向助力装置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在车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副方向盘与转向机总成副输入轴之间安装有电动转向助力装置,通过驱动电机实现对转向机总成副输入轴输入扭矩的增加,从而使教练员通过副方向盘能够轻松的纠正车辆的转向状态,使得教练员的转向操控起主导作用。
2.本实用新型采用驱动电机线束和传感器线束实现了对电动转向助力装置上驱动电机的准确控制,并能够及时的输出扭矩,对转向机总成输出轴的输出扭矩实现了放大。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布置,在进行转向操作时不会出现卡死现象,教练员对转向的操控很省力,使得教练车的安全性能得到了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整车转向系统中的布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75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