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细菌纤维素面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5756.0 | 申请日: | 2013-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2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敬轩;吴旭君;孙晓晓;李喆;王华平;陈仕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8/02 | 分类号: | A61K8/02;A61K8/73;A61Q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梯度 结构 细菌 纤维素 面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膜,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细菌纤维素面膜。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个人肤质的保养,其中,面膜作为清洁、护理及营养面部皮肤的化妆品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面膜的原理是先在面部皮肤上形成不透气的薄膜,将皮肤与外界隔绝,提高肌肤温度,毛孔大量出汗,皮肤的分泌活动旺盛,在剥离或洗去面膜时,把皮肤的分泌物、皮屑、污物等挤出,使毛孔清洁;同时将面膜中的其他成分,如维生素、水解蛋白以及其他营养物质有效渗入皮肤里,起到增进皮肤机能的作用,使皮肤变得柔软、光滑、有弹性。
进入20世纪,市场上面膜品种剧增,现一般分为剥离类面膜、粉末类面膜、膏霜类面膜、泡沫类面膜和成型类面膜五大类。
剥离类面膜一般是膏状或透明状物质,它能在皮肤表面形成薄膜并揭去。但此类面膜在涂抹时用量难以控制,影响成膜效果;粉末类面膜是一种粉末状物质,与水调和后成糊状涂敷于面部。由于此类面膜极易干燥,因此在产品中常配入些油剂;膏霜状面膜使用量较多,不能成膜剥离,清洗时较为繁琐;泡沫类面膜多为皂性配方,去脂力强,会使肌肤感觉紧绷,只适用于油性肌肤,当制造泡沫的某些成分若残留肌肤,会对皮肤造成刺激;成型类面膜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面膜。由于成型类面膜使用简单方便,使用时皮肤感觉清爽舒适,而且产品是干膜状,易于包装,便于携带和长时间保存,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是一类很有发展前景的面膜产品。它的基体通常为无纺布,但由于无纺布持水能力差,容易造成精华液的浪费,并且其贴面度低,抗拉性差,容易使面膜变形,用户体验度变低,同时,无纺布不能降解,易造成了环境污染。以细菌纤维素为基体的面膜就很好的克服了以上问题。
近几年来,关于细菌纤维素面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CN1872022A公开了一种由木葡糖酸醋杆菌在椰子水中静置培养而得到细菌纤维素凝胶面膜,可以认为此凝胶面膜是均质的。CN102525837A公开了一种含有虾青素的细菌纤维素膜的制备,最终成型的面膜为机械切割,易导致膜的不均匀性。
目前已经公开的具有美肤功效的细菌纤维素面膜主要由木葡糖酸醋杆菌在椰子水中静置并添加营养剂培养而得到细菌纤维素凝胶面膜,此类膜结构单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细菌纤维素面膜,是一种具有上层致密向下逐渐过渡到疏松的细菌纤维素面膜,与现有的细菌纤维素面膜相比,具有梯度结构,更贴近于人体皮肤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细菌纤维素面膜,所述的面膜是由细菌纤维素膜裁剪成面膜,在面膜上相对眼、鼻、嘴的位置设有眼孔、鼻孔、嘴孔;所述的细菌纤维素膜是由微生物消耗糖源代谢形成的纤维素微纤丝再通过分子内与分子间氢键形成;所述的细菌纤维素膜由致密上表面、疏松下表面和过渡区组成,致密上表面和疏松下表面间有过渡区,致密上表面、过渡区和疏松下表面纤维素微纤丝之间分子氢键结合由密到疏均匀过渡形成梯度结构,所述的致密上表面的纤维素微纤丝间分子排列紧密,所述的疏松下表面的纤维素微纤丝间分子排列疏松。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细菌纤维素膜,所述的微生物是指能够生物合成纤维素的微生物,包括:葡糖醋杆菌、产醋杆菌、醋化杆菌、巴氏醋杆菌、葡萄糖杆菌、农杆菌、根瘤菌、八叠球菌、洋葱假单胞菌、椰毒假单胞菌或空肠弯曲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细菌纤维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菌纤维素面膜中致密上表面的纤维素含量为0.7×10-2~1.0×10-2g/cm3,所述疏松下表面的纤维素含量为0.2×10-2~0.5×10-2g/cm3;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细菌纤维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膜厚度在3~5mm之间;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细菌纤维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膜里浸渍有美容药物,美容药物包括:透明质酸,维生素,熊果苷,黄岑苷,蛋白质及提取液如胎盘萃取物、丝蛋白、海藻提取物等,中草药提取物如芦荟提取物等。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细菌纤维素面膜,所述的梯度结构是由在发酵培养阶段添加增稠剂与作物淀粉,提高发酵培养液粘度,降低氧气在发酵培养液中扩散能力,阻碍纤维素微纤丝之间氢键结合而形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57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剪断钳
- 下一篇:用于铸造过程二冷却区换热系数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