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李箱外壳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191393.X | 申请日: | 2013-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7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孟蓁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孟蓁 |
| 主分类号: | A45C13/04 | 分类号: | A45C13/04;A45C1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王晶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外埔***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行李箱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壳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行李箱外壳。
背景技术
按,由于现今交通发达,现代人外出旅游或出差的次数普遍频繁,为了方便携带随身行李(如换洗衣物、卫生用品)与重要物品(如护照签证、钱包),人们通常会使用底部有装设轮具的行李箱来收纳而能够拖行移动,达到携带方便且省力的功能,因此行李箱在市场上占有相当普遍广泛性的需求量。
综观目前市面上的行李箱,其外壳通常通过塑料吹塑而成的硬壳型态,然而,由于物质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行李箱的整体质感与外观也越来越讲究,因此后续遂有业者利用复合材料编织成一可挠性板体型态,再通过折合方式构成壳状型态,令行李箱外观上具有编织纹路的造型与质感,且相较于塑料硬壳能够更加轻量化与节省成本,惟,此种习知结构型态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的问题点:由于该可挠性板体的折合方式将四个边缘向内曲折而构成具有四个侧面与一外表面的壳体型态,因此其外表面与四个侧面衔接部位所形成的边角会存在结构强度不足问题,详言之,该边角由于仅通过曲折作用,所以会呈弧形浮凸状而非转角固定型态,导致成型效果欠佳而造成结构强度不足、容易受压或受撞变形的缺点,相对影响行李箱质量与实用性,而若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在行李箱边角另外组装一刚性框架以令边角获得定型与保护作用,但相对来说,就会造成行李箱整体重量与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外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行李箱外壳包括:一可挠性壳板,为通过热塑性复合材料编织而成的可挠性板体型态,该可挠性壳板包括有四边角部位,且该可挠性壳板临近各边角部位还开设有一穿透孔;斜切口,自穿透孔向外斜向穿出边角部位,藉以令各可挠性壳板周侧能够以斜切口以及穿透孔为分界,区隔出呈可曲折状态的二端向曲折片以及二侧向曲折片;且其中,该可挠性壳板借助一模具通过对位热压方式令其二端向曲折片与二侧向曲折片向内曲折定型,且二端向曲折片与二侧向曲折片的两端再相互弯折迭靠定位,而形成具有一外板面以及四个侧板面的壳体型态,并构成各侧板面与外板面的衔接部位形成有一定型转角;
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而言,通过模具热压方式所形成的行李箱外壳,其各侧板面与外板面之间能够形成定型转角而获得较佳结构强度,达到提升行李箱外壳的抗压及耐撞度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外壳组装形成行李箱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挠性壳板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挠性壳板与模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挠性壳板与模具的热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挠性壳板经模具热压后的上模座脱开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可挠性壳板热压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端向曲折片与侧向曲折片的两端相互弯折迭靠的作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端向曲折片与侧向曲折片的弯折迭靠定位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可挠性壳板形成壳体型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3,本实用新型行李箱外壳A包括下述构成:
一可挠性壳板10,为通过热塑性复合材料编织而成的可挠性板体型态,该可挠性壳板10包括有四边角部位11,且该可挠性壳板10临近各边角部位11还开设有一穿透孔12;其中该可挠性壳板10可为通过热塑性复合材料编织而成的多层板体型态,且可挠性壳板10表面还可涂布有一聚酯膜层,藉以保护与更进一步增加可挠性壳板10的强度,而该可挠性壳板10所使用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可选用聚丙烯(PP)、聚乙烯(PE)或聚氯乙烯(PVC)等硬质塑料;
斜切口20,自穿透孔12向外斜向穿出边角部位11,藉以令各可挠性壳板10周侧能够以斜切口20以及穿透孔12为分界,区隔出呈可曲折状态的二端向曲折片21以及二侧向曲折片22;如图2所示,由于该斜切口20自穿透孔12直接向外斜向穿出边角部位11,因此于制造上能够快速且方便冲切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孟蓁,未经张孟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13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气信号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综合布线工程用母线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