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连杆余热淬火闭式循环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3568.2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7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马祖强;秦四海;王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照鸿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东金马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4 | 分类号: | C21D1/64;C21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日照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连杆 余热 淬火 循环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环保的发动机连杆余热淬火闭式循环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热处理淬火工艺中,针对加热环节存在严重的耗能现象,利用锻造余热对工件淬火,是一个很好的节能理念,但缺乏应用于实际生产的连续余热淬火并且节能环保的冷却装置,因此余热淬火效果差,不能真正发挥余热淬火对工件的机械性能强韧化大幅提高的优良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发动机连杆余热淬火闭式循环冷却装置,实现了对余热淬火介质的良好冷却,保证了余热淬火的连续机械化作业,满足了实际生产的急需,提高了余热淬火质量及效率,环保节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连杆余热淬火闭式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淬火槽、冷却塔以及循环水泵,所述淬火槽与冷却塔由循环管道连接,所述循环水泵驱动淬火介质在淬火槽与循环管道中流动形成闭式循环。
作为优选,所述淬火槽的头端上方设有油烟机。
作为优选,所述淬火槽的尾端上方设有强力吹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热处理淬火与锻造由一次加热完成的生产自动化,节能环保,减少了工件的周转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充分保证了余热淬火质量,提高了连杆工件的强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塔;2、淬火槽;3、循环管道;4、油烟机;5、强力吹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发动机连杆余热淬火闭式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淬火槽2、冷却塔1以及循环水泵,所述淬火槽2与冷却塔1由循环管道3连接,所述循环水泵驱动淬火介质在淬火槽2与循环管道3中流动形成闭式循环。
优选地,所述淬火槽2的头端上方设有油烟机4,所述淬火槽2的尾端上方设有强力吹风机5。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将发动机连杆余热淬火闭式循环冷却系统置于锻造线冲切工序之后,向淬火槽2中按要求注入所需淬火介质至液位线,向配电箱内接入380V交流电源,按下启动按钮,系统开始工作,将正常锻造的发动机连杆直接放入淬火槽2中,淬火介质迅速吸收工件体内热量,然后通过循环管道3将其带入冷却塔1释放,由于是闭式循环系统,这个释放热量的过程是非常迅速的,从而避免了高热锻件的聚集结晶再发生,保证了余热淬火对发动机连杆工件强韧性的提高,此时,产品投入淬火介质时产生的油烟被油烟机4吸收再利用。发动机连杆工件被传输至强力吹风机5处时,得到进一步冷却,促进淬火组织的持续优化和稳定,为后续的热处理回火等工艺打好基础,以保证发动机连杆得到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热处理淬火与锻造由一次加热完成的生产自动化,节能环保,减少了工件的周转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充分保证了余热淬火质量,提高了连杆工件的强韧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照鸿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东金马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日照鸿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东金马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35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