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结构的发动机支架铸造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9104.4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8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陆俊华;伍健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本田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2 | 分类号: | B22C9/02;B22C9/08;B22C9/22;B22D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2602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结构 发动机 支架 铸造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支架铸造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发动机支架铸造模具。属于重力铸造及汽车发动机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重力铸造是指金属液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注入铸型的工艺,也称浇铸。广义的重力铸造包括砂型浇铸、金属型浇铸、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泥模铸造等;窄义的重力铸造专指金属型浇铸。
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支架主要采用铝合金通过重力铸造方式进行制造。因发动机支架铸件在凝固后会产生热应力,造成发动机支架铸件变形或裂纹,同时,由于冷却凝固时间不等,发动机支架铸件会出现疏松,气孔等缺陷。如果没有能够处理好热应力这个问题,将导致发动机支架铸件因缩孔、缩松等缺陷而报废。为避免产生热节,减少发动机支架铸件内部缩孔的产生,确保支架的支撑强度,通常在铸件的热节处配置有局部帽口进行补缩。但是该帽口增加了发动机支架铸件的材料生产成本,当发动机支架铸件成型后,还需要花费大量人工将该帽口进行清除,从而增加了发动机支架的生产工序,增加了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局部帽口补缩存在成本高、生产工序长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发动机支架铸造模具。该模具具有结构简单、能解决热应力问题、生产成本低和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改进结构的发动机支架铸造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在模具本体中形成支架型腔,其特征在于:在支架型腔的远离热点的一端设有浇口,在支架型腔的另一端设有冷却销孔和与冷却销孔配合的冷却销,通过冷却销与冷却销孔配合形成水冷式支架铸件补缩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支架型腔设置在模具本体的型腔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冷却销孔设置在支架型腔的热节点处,在该热节点处形成水冷式支架铸件补缩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浇口设有二个。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模具本体分为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冷却销孔设置在上模具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架型腔的热点处设置冷却销孔和与冷却销孔配合的冷却销有效地解决热应力问题,发动机支架铸件的耐力和拉伸率都达到了支架铸件的抗拉强度要求。
2、本实用新型采用冷却销取代了较重的帽口,减轻了发动机支架铸件毛坯的重量,从而降低了发动机支架铸件的生产成本,而且还省去了人工清除帽口的加工工序,减少了对发动机支架的加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发动机支架铸造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所述模具本体1分为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在模具本体1中形成支架型腔2,支架型腔2设置在模具本体1的型腔面,在支架型腔2的远离热点的一端设有浇口2-1,在支架型腔2的另一端设有冷却销孔2-2和与冷却销孔2-2配合的冷却销2-3,通过冷却销2-3与冷却销孔2-2配合形成水冷式支架铸件补缩结构。
本实施例中:
所述冷却销孔2-2设置在支架型腔2的热节点2-4处的上模具1-2中,在该热节点2-4处形成水冷式支架铸件补缩结构。
所述浇口2-1设有二个。
本实施例通过CAD/CAM软件建立模块,对发动机支架的几何形状、结构进行模拟分析整合。取消了原有帽口设计,在原帽口处设置冷却销孔2-2,在冷却销孔2-2内配合冷却销2-3形成水冷式支架铸件补缩结构,冷却销2-3用水冷方式加快该部位的冷却速度,达到了对发动机支架铸件的补缩效果,对发动机支架铸件的冷却顺序没有影响,有效地解决了热应力问题。
采用冷却销2-3在发动机支架铸件上形成一个小的凹槽,使发动机支架铸件毛坯的重量减轻了0.22KG;发动机支架铸件的抗拉强度到达279.1MPa,0.2%耐力为228.4MPa,拉伸率为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本田金属有限公司,未经肇庆本田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91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