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陶瓷原料可塑性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2342.4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0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姚志群;谢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高峰陶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14 | 分类号: | B02C1/14;C04B33/02 |
代理公司: | 株洲市奇美专利商标事务所 43105 | 代理人: | 张继纲 |
地址: | 412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陶瓷原料 可塑性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陶瓷原料可塑性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日用陶瓷原料分为三大类:具有可塑性的粘土类原料、具有非可塑性的石英类原料(瘠性原料)和熔剂原料。粘土类原料是日用陶瓷原料的主要原料之一。在细瓷配料中粘土类原料的用量常达40-60%,在陶器和炻器中用量还可增多。粘土之所以作为陶瓷制品的主要原料,是由于其具有可塑性和烧结性。可塑性原料的矿物成分主要是指黏土矿物,它们均属层状构造的硅酸盐,其颗粒一般属显微粒度以下(10<u m),并具有一定可塑性的矿物。如高岭土,膨润土,多水高岭土,瓷土等。可塑性原料在生产过程中主要起塑化跟结合作用,并它赋予坯料可塑性和注浆成形性能,保证成瓷前干坯强度及烧后的各种使用性能,如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等,它们是成形后能够进行的基础,也是成瓷基础。
陶瓷原料自矿石原料加工成陶瓷坯料一般而言可塑性指标为3-5Pa,通常办法是采用湿法球磨,将粗颗粒陶瓷原料粉碎达到制品要求的细度,但细度满足要求后不能解决它的可塑性。这样对一般性粗矿石陶瓷原料不能选用为陶瓷原料而浪费资源,同时可塑性指标,干燥强度,产品强度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水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的一种提高陶瓷原料可塑性加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一下途径实现的:它含砸机座,砸机座上设有泥窝,砸机座上还设有丁字型“砸泥臂”,砸泥臂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在砸机座上,砸泥臂可以通过转轴作弧形运动,砸泥臂的另一端设有铁锤,砸泥臂运动的最低点落在泥窝上,砸机座的旁边设有电机,砸泥臂通过电机来驱动。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特殊的砸机装置,将圆形颗粒状陶瓷原料结构改变成三角形的结构,可以有效提高陶瓷原料的可塑性,采用球磨机湿法球磨可以达到细度要求,但不可以达到解变矿物结构。本发明可以将可塑性指数提高50%,干燥强度提高40%-50%,这样就提高了一般可塑性陶瓷粘土的使用档次,还可将陶瓷成品的合格率提高10%-20%,可提高产品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其中:砸机座1,泥窝2,砸泥臂3,铁锤4,转轴5,电机6,皮带轮7,凸轮8,螺栓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提高陶瓷原料可塑性加工方法,它是将陶瓷矿石原料放入硅石质锥形状器皿中,采用铸钢质头的圆锥体均匀地进行打击4-6小时,将圆形颗粒状陶瓷原料改变成三角形的矿物结构,将经过打击后的原料,再放入泥浆陈腐、搅拌和分离,再将悬浮在上部的轻质瓷泥通过机械输送到榨泥机,脱水后再进行球磨,以改变其颗粒细度。
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它含砸机座1,砸机座1上设有泥窝2,砸机座1上还设有丁字型“砸泥臂”3,砸泥臂3的一端通过转轴5固定在砸机座1上,砸泥臂3可以通过转轴5作弧形运动,砸泥臂3的另一端设有铁锤4,砸泥臂3运动的最低点落在泥窝2上,砸机座1的旁边设有电机6,砸泥臂3通过电机6来驱动。
使用时,将陶瓷矿石原料放入泥窝2中,启动电机,砸泥臂上的铁锤4均匀地对陶瓷原料进行打击,将圆形颗粒状陶瓷原料改变成三角形的矿物结构,将经过打击后的原料,再放入泥浆陈腐、搅拌和分离,再将悬浮在上部的轻质瓷泥通过机械输送到榨泥机,脱水后再进行球磨,以改变其颗粒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高峰陶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高峰陶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23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由控制凸轮分割器
- 下一篇:低浓度煤层气二次吸附浓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