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压罐成型工艺用真空袋管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4644.7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0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栋;潘玲英;王磊;刘宝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9C70/44 | 分类号: | B29C70/4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压 成型 工艺 真空袋 装置 | ||
1.一种热压罐成型工艺用真空袋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基板(1)、压环(2)、压紧螺母(3)、连接螺母(5)和缓冲室(7);其中,基板(1)包括底座(10)和管接头(4),底座(10)和管接头(4)为一体成型;
所述的管接头(4)包括螺纹部分(11)、夹持部分(12)和密封连接部分(13);密封连接部分(13)为球面或锥面密封口;管接头(4)的中心为通孔;底座(10)的底部有与中心通孔相连的导气槽(14),且与中心孔连通;底座(10)的上表面有密封凹槽(15);
所述的压环(2)为一带有中心孔的圆环,圆环的下表面有凸榫(16);真空袋薄膜安装在压环(2)和底座(10)中间,通过凸榫(16)与密封凹槽(15)相配合,并借助压紧螺母(3)实现压环(2)、真空袋薄膜以及底座(10)之间的密封;
所述的压环(2)的中心孔与管接头(4)配装结构相适应;
所述的缓冲室(7)的整体外形为圆筒形;其内部有溢胶导管(6);溢胶导管(6)的一端穿过缓冲室(7)的底端并有延伸部分(17),缓冲室(7)的底端与溢胶导管(6)焊接在一起,溢胶导管(6)的另一端为盲端;溢胶导管(6)的侧壁上开有出口(8);缓冲室(7)的顶端有与真空系统进行固定连接的管路接口(9);溢胶导管(6)的延伸部分(17)的顶端为凸面密封口,溢胶导管(6)的延伸部分(17)与管接头(4)通过连接螺母(5)进行固定连接,延伸部分(17)的顶端的凸面密封口与管接头(4)的密封连接部分(13)的密封口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压罐成型工艺用真空袋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气槽(14)的形状为十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压罐成型工艺用真空袋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凹槽(15)为1个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压罐成型工艺用真空袋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凸榫(16)为1个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压罐成型工艺用真空袋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环(2)的中心孔为圆形、方形、矩形或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压罐成型工艺用真空袋管接装置,其特征 在于:在真空袋薄膜的上面或下面单面增加与真空袋薄膜相同材质的垫片1~3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压罐成型工艺用真空袋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真空袋薄膜的上面和下面双面增加与真空袋薄膜相同材质的垫片1~3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464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砂轮机防护罩
- 下一篇:一种数控机床导轨防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