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小煤柱联络巷的偏W通风工作面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5362.0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4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瀚;李英明;付永刚;张景坤;杨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7/00 | 分类号: | E21F7/00;E21F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20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小煤柱 联络 通风 工作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小煤柱联络巷的偏W通风工作面。
背景技术
偏W通风是解决采煤工作面瓦斯浓度高,特别是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容易出现瓦斯超限的一种有效手段。由于需要在采煤工作面布置三条巷道:即轨道巷、回风巷和运输巷,故增加了采煤工作面的掘巷时间,从而使得采煤工作面的开采工作不得不滞后,也提高了吨煤成本。
轨道巷是运煤和运料系统中的一条关键通道,通过在轨道巷和回风巷之间的小煤柱开掘联络巷,能够更便捷地转运煤矸和物料,较大程度地提高掘进速度。
目前国内通常的做法是沿着垂直于轨道巷和回风巷的方向开掘联络巷,这种技术方案较为简单,且易于操作,施工量和工程耗费均较小,但是联络巷及周边空间的稳定性和由此而来的支护工作也面临着巨大考验,尤其是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撑压力对联络巷的影响始终无法克服,因而偏w通风工作面小煤柱联络巷及周边空间稳定性较差,特别是联络巷易发生片帮和冒顶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小煤柱联络巷的偏W通风工作面,本基于小煤柱联络巷的偏W通风工作面不但布置合理,而且有效地维护了巷道的稳定性,提高了掘进和运煤速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小煤柱联络巷的偏W通风工作面,包括分别设置在采煤工作面上侧的轨道巷和下侧的运输巷,所述轨道巷和运输巷彼此平行,所述采煤工作面在轨道巷和运输巷之间设置有回风巷,所述回风巷与轨道巷平行,且回风巷靠近轨道巷一侧设置;所述回风巷与轨道巷之间的小楳柱中 设置有联通回风巷与轨道巷的多个联络巷,所述联络巷沿着采煤工作面的回采反向方向自轨道巷一侧向回风巷一侧倾斜延伸,联络巷与轨道巷之间的夹角为130°~150°,且多个联络巷之间彼此平行。
所述联络巷与轨道巷之间的夹角为沿着采煤工作面的回采反向方向的夹角。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得以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所述小楳柱的自回风巷至轨道巷之间的垂直厚度为10~20米。
优选的,所述联络巷与轨道巷之间的夹角为135°。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联络巷之间的间距为100~300米。
更进一步的,所述相邻联络巷之间的间距为200~250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偏W通风工作面即采煤工作面中的联络巷采用沿着采煤工作面的回采反向方向与轨道巷斜交,也即联络巷的布置方式为沿着采煤工作面的回采反向方向自轨道巷延伸偏向回风巷的方式,同时限定联络巷与轨道巷之间的夹角为130°~150°。联络巷的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联络巷和周边空间的稳定性问题,也即解决了偏W通风工作面中小煤柱开采时易冒顶和片帮的问题,对保障采煤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偏W通风工作面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且实用性强,本实用新型维护了采煤工作面的稳定和安全,给通风、行人和运输提供了便利,并大幅度地提高了掘进速度和运输效率,较好的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3是联络巷和回风巷的掘进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
1—采煤工作面 2—小楳柱 3—轨道巷 4—回风巷
5—联络巷 6—采空区 7—运输巷 8—采区回风巷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一种基于小煤柱联络巷的偏W通风工作面,该偏W通风工作面设置有联接轨道巷3和回风巷4的小煤柱联络巷5。具体说来,自下而上平行于采煤工作面1分别布置运输巷7、回风巷4和轨道巷3,其中回风巷4位于偏向轨道巷3一侧,即回风巷4和轨道巷3之间间距较小,回风巷4和轨道巷3之间形成小煤柱2;在轨道巷3和回风巷4之间的小煤柱2中布置联络巷5。
实际工作时,当采煤工作面1掘进时,首先完成轨道巷3、开切眼和运输巷7的开挖;在完成轨道巷3、运输巷7和开切眼的布置基础之上,进行联络巷5的开挖和回风巷4的贯通。
步骤1)、如图1所示,先从轨道巷3口处往西18m处按方位角135°掘进,可得H=22m长的联络巷5;
步骤2)、然后如图2所示,自采区回风巷8的低于轨道巷3的S=22×sin(135°)=15.6m水平处,沿着与轨道巷3平行的方向,并与回采方向反向掘进34m,即可得与联络巷5贯通的回风巷4;
步骤3)、然后继续沿着采煤工作面的回采反向方向掘进回风巷4,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53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油循环过滤、缸盖限压式车用气泵
- 下一篇:旁通式三次采油在线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