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小煤柱联络巷的偏W通风工作面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5362.0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4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瀚;李英明;付永刚;张景坤;杨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7/00 | 分类号: | E21F7/00;E21F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20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小煤柱 联络 通风 工作面 | ||
1.一种基于小煤柱联络巷的偏W通风工作面,包括分别设置在采煤工作面(1)上侧的轨道巷(3)和下侧的运输巷(7),所述轨道巷(3)和运输巷(7)彼此平行,所述采煤工作面(1)在轨道巷(3)和运输巷(7)之间设置有回风巷(4),所述回风巷(4)与轨道巷(3)平行,且回风巷(4)靠近轨道巷(3)一侧设置;所述回风巷(4)与轨道巷(3)之间的小楳柱(2)中设置有联通回风巷(4)与轨道巷(3)的多个联络巷(5),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络巷(5)沿着采煤工作面(1)的回采反向方向自轨道巷(3)一侧向回风巷(4)一侧倾斜延伸,联络巷(5)与轨道巷(3)之间的夹角(θ)为130°~150°,且多个联络巷(5)之间彼此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小煤柱联络巷的偏W通风工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楳柱(2)的自回风巷(4)至轨道巷(3)之间的垂直厚度(S)为10~20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小煤柱联络巷的偏W通风工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络巷(5)与轨道巷(3)之间的夹角(θ)为13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小煤柱联络巷的偏W通风工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联络巷(5)之间的间距(L)为100~300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小煤柱联络巷的偏W通风工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联络巷(5)之间的间距(L)为200~250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536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油循环过滤、缸盖限压式车用气泵
- 下一篇:旁通式三次采油在线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