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印制线路板的移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2812.4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3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顾雪荣;郭伟;宛慧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千鹤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4 | 分类号: | H05K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制 线路板 移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连片式印制线路板,具体地说是一种多连片式印制线路板的移植结构。
背景技术
多连片式印制线路板是在一块母板上布置有多个子板。如果其中的一个子板出现不合格,则整块母板都要报废,从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为了提高印制线路板报废板的利用率,降低线路板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出货率,采用移植工艺来修复报废板。移植工艺的作用原理是:将多连片式印制线路板母板上某个位置的不良子板,通过成型切割下来,用相同的合格子板,放入取下来的不良子板的位置,进行结合,使其多连片式印制线路板母板上的任意一个子板都是合格品。
现有技术中,移植工艺采用高精度带CCD定位的成型机来直接定位拼板。这种移植工艺的缺点是设备成本高,加工效率低,加工品质无法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印制线路板的移植结构,该结构可提高移植的品质,提高生产效率。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印制线路板的移植结构,包括母板,所述母板上设置有多个子板,所述多个子板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子板由至少两个第一连接点与所述母板相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连接点均为榫卯结构。
所述榫卯结构包括榫头与榫槽,所述榫头位于所述子板上,所述榫槽位于所述母板上。
所述榫头与所述榫槽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充填有胶水。
所述榫头与所述榫槽为相对应的矩形、T形或燕尾形。
所述第一连接点有四个,对称分布于所述子板相对的两端。
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母板相连接的所述子板与相邻的所述子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点也采用榫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多连片式印制线路板的母板与子板间采用第一连接点来连接,并且第一连接点采用榫卯结构,提高了移植工艺的生产效率,稳定了线路板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中,包括母板1、子板2、第一连接点3、第二连接点4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印制线路板的移植结构,包括母板1,母板1上设置有多个子板2,本实施例中有四个子板块。
多个子板2中的至少一个子板2由至少两个第一连接点3与母板1相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点3有四个,对称分布于子板2相对的两端。
每个第一连接点3均为榫卯结构。榫卯结构包括榫头与榫槽,榫头与榫槽为相对应的矩形、T形或燕尾形。榫头位于子板2上,榫槽位于母板1上。榫头与榫槽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内充填有胶水,胶水增强榫卯结构的牢固性。
通过第一连接点3与母板1相连接的子板2与相邻的子板2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点4,第二连接点4也采用榫卯结构。设置第二连接点4可进一步提高被移植的子板2的稳定性。
采用本实用新型来实施移植工艺时,将多连片式印制线路板母板1上的不良子板2切割掉,并制作榫槽,在合格的子板2上制作与榫槽相对应的榫头,通过榫头与榫槽结合形成榫卯结构,使合格的子板2与切割掉不良子板2的母板1相连接形成合格的多连片式印制线路板。
本实用新型在多连片式印制线路板的母板1与子板2间采用第一连接点3来连接,并且第一连接点3采用榫卯结构,提高了移植工艺的生产效率,稳定了线路板的品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降低印制线路板的生产成本,降低报废,提高了生产效率及缩短了出货时间,并且提高了组装商的SMT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千鹤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千鹤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28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器及采用该散热器的变频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荧光灯的过流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