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塔钢结构自爬升门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0597.8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0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阳华国;殷建涛;李鸿盛;钟祺;李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结构 爬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桥塔钢结构自爬升门架。
背景技术
在多山地区道路施工中,常需用钢管混凝土桥塔,或称钢管混凝土桥柱作为路面或桥面的支撑构件。钢管混凝土桥塔的施工通常采用在桥塔基上先竖向连接一节用钢管制成的桥塔柱筒,而后在该筒内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浇筑,待混凝土形成强度后,再在该筒上端连接另一桥塔柱筒,依次重复进行施工,至钢管混凝土桥塔达到设计高度。显然,每个施工点的钢管混凝土桥塔可多达数拾座,钢管混凝土桥塔高度常达40~150米,每节桥塔柱筒重量达80~180吨,而目前常用的吊装设备如落地式龙门吊,要求其吊体高度不超过30米,否则会造成吊体稳定性降低、吊重下降、吊体结构自重大耗费钢材大、通用性差、施工成本大幅增加的不足。加之,多山地区施工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反复拆移吊体,造成施工速度慢,费时费力,施工成本大,施工质量降低。上述难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施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桥塔钢结构自爬升门架,能利用钢管混凝土桥塔作吊装设备的支撑并在其上能随其高自爬升高,完成钢管混凝土桥塔的施工,具有结构简单,施工可行安全,施工速度快,省时省力,施工成本低,施工质量好,节能环保效果好的优点。为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由龙门吊车装置所组成,其中:
龙门吊车装置,由两组四个竖向支撑架、位于竖向支撑架上端的两横向支撑架、支撑固定两横向支撑架两端的纵连架、龙门吊车所构成,两横向支撑架上端设横向轨道,龙门吊车下端通过移动轨轮位于横向轨道上,龙门吊车上端设两纵向轨道,吊滑车下端通过轨轮位于纵向轨道上,吊滑车上设有起重卷扬机;
固定托盘架,用于支撑龙门吊车装置和与桥塔柱筒销接,固定托盘架位于龙门吊车装置的四个竖向支撑架内下部,固定托盘架中部设有供桥塔柱筒穿过的架孔,架孔周边的固定托盘架上间隔距离设有与桥塔柱筒外壁面固设的锚固耳板销接的托盘固定板,固定托盘架两侧设有提升滑轮架,提升滑轮架上轴设有提升滑轮组。
升架横梁,用于作提升或下降龙门吊车装置的支撑横梁,升架横梁的截面呈矩形、为长条状箱体梁,升架横梁两端设有滑轮组,滑轮组各滑轮轴设在轴杆上,轴杆两端与升架横梁固接,升降龙门吊车装置时的升架横梁位于顶端的该两桥塔柱筒上端面中部,升架横梁两端的滑轮组与对应端固定托盘架上的提升滑轮组之间缠绕钢丝绳,该钢丝绳一端位于固定托盘架上,另一端绕在该吊车装置的起重卷扬机上。
锚固耳板,用于连接销固或分离固定托盘架于桥塔柱筒上,锚固耳板间隔距离固定在桥塔柱筒外壁同一水平面上,锚固耳板与固定托盘架上的托盘固定板对应设置,锚固耳板和托盘固定板上设有供锚固销插入固定两者的销孔。
所述的架孔周边的固定托盘架上间隔距离设有限位轮。所述的固定托盘架至少为2个,各固定托盘架呈间隔距离固定在各竖向支撑架内下部。所述的升架横梁上两滑轮组之间的升架横梁长度大于桥塔柱筒直径。所述的升架横梁上设有卡设在桥塔柱筒内径上的卡板。所述的各固定托盘架中部设可使该固定托盘架分离成两部分和连为一体的分离连接部。上述结构设计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能利用钢管混凝土桥塔作吊装设备的支撑并在其上能随其高自爬升高,完成钢管混凝土桥塔的施工,具有结构简单,施工可行安全,施工速度快,省时省力,施工成本低,施工质量好,节能环保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架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托盘架与桥塔柱筒连接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起吊桥塔柱筒时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自爬升时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桥塔钢结构自爬升门架,主要由龙门吊车装置所组成,其中:
如图1至图2所示,龙门吊车装置由两组四个竖向支撑架5、位于竖向支撑架上端的两横向支撑架7、支撑固定两横向支撑架两端的纵连架11、龙门吊车3所构成。两横向支撑架上端设横向轨道1,龙门吊车下端通过移动轨轮4位于横向轨道上。龙门吊车上端设两纵向轨道9,吊滑车8下端通过轨轮位于纵向轨道上,吊滑车上设有起重卷扬机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05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体纯化器
- 下一篇:隧道地震波探测自持力智能可控激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