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异常驾驶环境实时警示车载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9189.7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8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南宇宏;杨文辉;王秉勇;刘述超;宋阳;马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铁科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962 | 分类号: | G08G1/096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林兵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异常 驾驶 环境 实时 警示 车载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车DSRC通信,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异常驾驶环境实时警示车载终端。
背景技术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率和死伤亡人数长期居高不下,给社会及人民的财产和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社会各界对交通安全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交通安全问题研究已作为一个专题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而由车辆异常行驶行为引起的交通事故占主要部分。因此,对车辆异常行驶行为进行快速识别并实时警示,对减小交通事故率,提高交通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车辆异常行驶行为的识别作为交通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智能交通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现有的技术通常是通过相关的道路监控设备对其进行检测和预警,或通过车载导航设备进行提前预警,并未通过车辆本身对异常行驶行为进行实时警示,由此产生的消息滞后也会带来交通事故的发生。对车辆加载相应的识别设备,对其做出的异常行驶行为进行快速识别和实时警示,是预防和控制驾驶员异常行驶行为,改善道路交通安全严重状况的有效解决方案。因此,研究一种车辆异常驾驶环境实时警示车载终端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异常驾驶环境实时警示车载终端,该终端通过实时采集车辆驾驶数据、DSRC无线传输和处理数据,实现了实时准确显示驾驶环境并警示异常驾驶环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车辆异常驾驶环境实时警示车载终端,所述车载终端包括车载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驾驶环境显示模块、数据无线传输模块、GPS模块、车载电源和下载调试接口。其中,所述车载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驾驶环境显示模块、数据无线传输模块、GPS模块和下载调试接口分别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所述车载电源模块分别连接车载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无线传输模块、GPS模块和下载调试接口。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其他技术特征:
所述车载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包括速度传感器、前轮方向传感器以及以下接口:A/D接口、GPIO口和串口;所述速度传感器连接A/D接口,所述前轮方向传感器连接串口,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连接GPIO口。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采用STM32F103VET6微控制器。
所述驾驶环境显示模块采用工业级LED液晶显示屏,该显示屏通过ili9320控制器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数据无线传输模块通过SPI总线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数据无线传输模块包括nRF24L01+射频芯片和SMA接口天线。
所述GPS模块通过串口通信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下载调试接口通过JTAG接口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射频技术,数据的传输基于DSRC协议国家标准的无线传输模式,保证车辆高速行驶的数据传输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借助无线射频和计算机网络,为车载终端上传自身行驶状态数据和下载驾驶环境数据,扩展了驾驶员的视野,全自动实时计算并警示异常驾驶环境,满足了人们对车载终端安全性和操控性要求,实现车载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异常驾驶环境实时警示车载终端,包括车载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驾驶环境显示模块、数据无线传输模块、GPS模块、车载电源和下载调试接口,其中:
车载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用以采集车辆驾驶状态数据,实时采集车辆不同状态中的车载传感器的数据信号。车载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包括速度传感器、前轮方向传感器以及以下接口:A/D接口、GPIO口以及串口。其中,A/D接口为间距2.54mm的8针端子,串口由公头DB9和MAX3232构成,公头DB9和MAX3232相连接;所述速度传感器连接A/D接口,所述前轮方向传感器连接串口,数据处理模块连接GPIO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铁科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甘肃铁科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91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4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黑索金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