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点悬置减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5449.3 | 申请日: | 2013-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9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巍巍;郜业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8 | 分类号: | F16F15/08;F04B5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供油系统的油泵支架总成有关,具体属于一种油泵支架总成中用于油泵与储油桶或托架之间的三点悬置减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橡胶三点悬置减振结构应用在油泵支架总成的油泵1和储油桶2或托架之间,主要起到缓冲的作用,其中橡胶缓冲件3的结构布置如图1所示,其形状如图2至图4所示。这种三点悬置减振结构的橡胶缓冲件3在圆周方向上基本均匀分布,然而该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1、每个橡胶缓冲件3是平板弹性结构,如图4所示,其可以减弱油泵支架总成的轴向振动,但是对径向和切向的(即圆柱形油泵的圆形横截面在各点处的切线方向)振动支撑力不足,减振效果差;
2、三个橡胶缓冲件3布置在一个水平面内(如图1中三角形区域),而油泵1的重心A离三个橡胶缓冲件3形成的平面距离较远(油泵重心靠下如图1所示),这就导致在振动时油泵1易产生较大幅度的振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点悬置减振结构,可以在各个方向给油泵提供有效的支撑并承受各方向的装配力,同时可以解决油泵各方向的振动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点悬置减振结构,包括三个橡胶缓冲件,位于油泵安装套内的油泵装于托架上,所述三个橡胶缓冲件均匀分布在油泵安装套的圆周方向上,其中一个位于托架的下方,另外两个位于托架的上方;所述橡胶缓冲件一端固定在油泵安装套上,另一端位于托架内,橡胶缓冲件在油泵安装套上的三个固定点形成一个平面,油泵的重心位于该平面内;所述橡胶缓冲件呈左右对称的弧形,其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的内侧面与油泵安装套的外壁贴合,并且缓冲结构从固定在托架的一端到固定在油泵安装套的一端向靠近油泵轴线的方向倾斜。
其中,位于托架上方的两个橡胶缓冲件处于油泵安装套的同一高度上。
其中,所述油泵安装套的外壁设有三处固定结构,每处包括一油泵安装套挡板和两个钩形卡扣,其中托架上方的两处固定结构的钩形卡扣位于油泵安装套挡板的下方,托架下方的一处固定结构的钩形卡扣位于油泵安装套挡板的上方。
其中,所述托架上形成有三个托架挡板,每个托架挡板与一个油泵安装套挡板相对应,所述托架内部形成有与托架挡板位置对应的T型卡槽。
其中,所述橡胶缓冲件具有供钩形卡扣插入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内部两侧设有卡住钩形卡扣的卡台,橡胶缓冲件靠近安装孔的一端抵在油泵安装套挡板上。
其中,所述橡胶缓冲件具有嵌在T型卡槽中的T型卡扣,橡胶缓冲件靠近T型卡扣处的外侧面抵在托架挡板上。所述T型卡扣的内侧设有限位凸点。
优选的,所述缓冲结构为S型。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三个橡胶缓冲件结构相同,托架下方的橡胶缓冲件与托架上方的橡胶缓冲件呈上下对称的方式。或者,位于托架上方的两个橡胶缓冲件结构相同,与托架下方的橡胶缓冲件结构不同。
与现有的三点橡胶悬置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三点悬置减振结构解决了油泵芯各方向支撑不足的问题,使油泵装配后能承受其它部件产生的装配反力,油泵更加稳定,并且该结构对各方向上的振动都有良好的减弱效果,且易于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三点悬置减振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三点悬置减振结构中橡胶缓冲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橡胶缓冲件的正视图;
图4是图2橡胶缓冲件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三点悬置减振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点悬置减振结构中橡胶缓冲件的外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点悬置减振结构中橡胶缓冲件的内部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橡胶缓冲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橡胶缓冲件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橡胶缓冲件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橡胶缓冲件的顶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橡胶缓冲件装于油泵安装套上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托架的局部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三点悬置减振结构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橡胶缓冲件的外部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油泵 2储油桶
3橡胶缓冲件 31安装孔
32卡台 33T型卡扣
34限位凸点 35缓冲结构
36缓冲臂 4托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54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簧反扣式皮带加阻力新型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外置油路的油压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