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仪表台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9211.1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9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许志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鄞州恒通车辆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2 | 分类号: | H01R31/02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胡小永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仪表 台线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仪表台线束。
背景技术
汽车是现在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仪表台是汽车上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在安装仪表台线束时,一般的布线结构复杂,流水线上的工时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用仪表台线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线束的布置复杂,流水线上的工时较长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仪表台线束,包括汽车仪表接头、报警蜂鸣器接头、闪光器接头、转向开关接头、蓄电池继电器接头、暖风机接头、后车架接头、刹车开关接头、启动开关接头、喇叭接头、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汽车仪表接头与所述后车架接头用所述第一导线连接;所述报警蜂鸣器接头、闪光器接头、转向开关接头、蓄电池继电器接头和暖风机接头分别用所述第二导线依次与所述第一导线连接,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线上方;所述喇叭接头、启动开关接头和刹车开关接头分别用所述第二导线依次与所述第一导线连接,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线下方。
进一步,所述报警蜂鸣器接头、闪光器接头和喇叭接头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导线连接成一体,在所述第一导线上形成一第一支点。
进一步,所述转向开关接头和启动开关接头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导线连接成一体,在所述第一导线上形成一第二支点。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线的总长度为1900mm。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仪表台线束,结构分布简化,节省流水线上的工时费用。既能满足车辆上的电性能要求,又能保证客户装配时拆装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仪表台线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汽车仪表接头,2为报警蜂鸣器接头,3为闪光器接头,4为转向开关接头,5为蓄电池继电器接头,6为暖风机接头,7为后车架接头,8为刹车开关接头,9为第一导线,10为启动开关接头,11为喇叭接头,12为第二导线,13为第一支点,14为第二支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用仪表台线束,包括汽车仪表接头1、报警蜂鸣器接头2、闪光器接头3、转向开关接头4、蓄电池继电器接头5、暖风机接头6、后车架接头7、刹车开关接头8、启动开关接头10、喇叭接头11、第一导线9和第二导线12;上述汽车仪表接头1与上述后车架接头7用上述第一导线9连接;上述报警蜂鸣器接头2、闪光器接头3、转向开关接头4、蓄电池继电器接头5和暖风机接头6分别用上述第二导线12依次与上述第一导线9连接,且设置在上述第一导线9上方;上述喇叭接头11、启动开关接头10和刹车开关接头8分别用上述第二导线12依次与上述第一导线9连接,且设置在上述第一导线9下方。
上述报警蜂鸣器接头2、闪光器接头3和喇叭接头11分别通过上述第二导线12连接成一体,在上述第一导线9上形成一第一支点13。上述转向开关接头4和启动开关接头10分别通过上述第二导线12连接成一体,在上述第一导线9上形成一第二支点14。上述第一导线9的总长度为1900mm。
上述第一导线9和第二导线12外均套有护套。
上述汽车仪表接头1,连接到汽车的仪表台。
上述报警蜂鸣器接头2,连接到汽车的报警蜂鸣器。
上述闪光器接头3,连接到汽车的报警蜂鸣器。
上述转向开关接头4,连接到汽车的转向开关。
上述蓄电池继电器接头5,连接到汽车的蓄电池继电器。
上述暖风机接头6,连接到汽车的暖风机。
上述刹车开关接头8,连接到汽车的刹车开关。
上述启动开关接头10,连接到汽车的启动开关。
上述喇叭接头11,连接到汽车的喇叭。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仪表台线束,结构分布简化,节省流水线上的工时费用。既能满足车辆上的电性能要求,又能保证客户装配时拆装简便。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鄞州恒通车辆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鄞州恒通车辆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92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火花塞
- 下一篇:USB3.0连接器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