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电驱动储能式有轨电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37284.2 | 申请日: | 2013-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7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 发明(设计)人: | 邓平;彭勇;代幼文;杨茂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恒通电动客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C3/02 | 分类号: | B61C3/02;B60L11/18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 地址: | 4011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储能式 有轨电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轨电车,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电驱动储能式有轨电车。
背景技术
有轨电车具有驱动行驶系统效率高、零排放、不消耗石油资源、乘客装载大的优点,现在各地运行的有轨电车,为给车辆供电需要沿轨道铺设高压供电触网,并沿线建数个变电站给供电触网供电,如其中任意一段线路或任意一个变电站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条线路的车辆停运,同时,现有的有轨电车供电方式不但投资大、维修工作量大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锂电驱动储能式有轨电车,改变传统有轨电车的供电方式,不再沿轨道全程铺设高压供电触网,使得有轨电车的供电成本及维修工作量降低,同时降低车辆行使过程中的电能消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电驱动储能式有轨电车,本车主要由车身系统、底盘系统、车载锂电驱动储能式动力系统三大部分组成,车身系统、底盘系统、与传统有轨电车相似,关键在于将传统的动力系统换为了锂电驱动储能式动力系统。所述锂电驱动储能式动力系统包括电子制动传感器、电子加速传感器、动力电池组和整车控制器;所述动力电池组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有集电器;所述电子制动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电子加速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整车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电机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电机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牵引电机的输入端,所述牵引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组双向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组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电池管理系统的输入端,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的第三输入端;所述动力电池组设置有充电接口。
使用时,整车控制器接收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数据来监测电池状态信息,当整车控制器收到电子加速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后,整车控制器向电机控制器发出工作指令,电机控制器收到工作指令后,将动力电池组传送来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经过动力导线传送到牵引电机,牵引电机接收电能后工作。当整车控制器收到电子制动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后,整车控制器向电机控制器发出工作指令,电机控制器收到工作指令后立即转换为可控整流状态,同时牵引电机也转换为发电状态,将由车轮经过减速器传来的车辆动能转换为交流电能,此电能经电机控制器整流后,经过动力导线传送到动力电池组,动力电池组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当充电接口与地面充电装置对接后,车辆进入充电状态,地面充电装置的电能经过充电接口将电能送到动力电池组,动力电池组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在行驶过程中,由动力电池组作为主要的能源供应,由于此车可以通过自带动力电池运行,只需在特定路段铺设高压供电触网给动力电池充电,由于大幅度的减少了沿轨道铺设的高压供电触网,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投资,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维护费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制动能量回收功能,能大幅度的降低城市有轨电车的电能消耗,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能有效的降低车辆运营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电池组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有电动空气压缩机;所述动力电池组向所述电动空气压缩机供电。动力电池组向电动空气压缩机供电进一步的保证了电动空气压缩机的稳定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集电器的输出端通过继电器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组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整车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信号输入端。整车控制器根据动力电池组的电量情况控制集电器向动力电池组充电,起到了保护动力电池组的作用,更好的保护了动力电池组不会出现过充的情况,延长了动力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投资,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维护费用;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制动能量回收功能,能大幅度的降低城市有轨电车的电能消耗,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能有效的降低车辆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恒通电动客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恒通电动客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72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林可霉素的清洁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清边机拍板定位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