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新型液压恒张力自动补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1931.9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0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董世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铁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6 | 分类号: | B60M1/26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佘文英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气化铁路 接触 新型 液压 张力 自动 补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化铁路、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张力补偿的新型液压恒张力自动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气化铁路、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张力补偿方式主要有坠砣加滑轮组、棘轮和弹簧张力补偿装置。
对于既有电气化铁路隧道的接触网下锚补偿,若采用坠砣加滑轮组或棘轮补偿方式,需开挖或扩挖隧道断面,这不仅会增加工程费用,延长工程周期,不利于机械化盾构机施工,还容易造成塌方、透水等事故,干扰行车,甚至危急行车安全,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甚至难以实现;对于车站雨棚柱的接触网下锚,若采用坠砣加滑轮组补偿,会影响站台使用,雨棚开口也会造成漏雨;当接触网下锚在通过人口稠密居民区或繁忙公路干线的桥梁支柱上时,若采用坠砣加滑轮组补偿,一旦发生断线,多块坠砣散落下来不仅会砸坏桥梁设备直至中断行车,一旦落入人口稠密居民区或繁忙公路干线上时,还可能导致车毁人亡的悲剧;此外,对于有景观要求的站场,若采用坠砣加滑轮组补偿,不仅显得设备呆笨、有碍景观而且不能展示铁路技术新的发展水平。
弹簧张力补偿装置虽克服了坠砣加滑轮组、棘轮补偿方式的一些不足,可用于接触网下锚空间受限制的一些场所,但该装置中的蜗卷弹簧在长时间、大张力的交变应力作用下和反复蜗卷中易发生疲劳损坏即发生塑性变形、弹性力下降,张力差变大,严重时甚至发生弹簧疲劳断裂现象。此外,该装置现场安装、调试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液压恒张力自动补偿装置,能自动适应和补偿接触网线索的热胀冷缩,并始终保持接触网下锚张力为恒定。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液压恒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由蓄能器与油缸通过油路联接组成一个独立封闭的液压回路。在液压回路中注入一定量的液压油,在蓄能器里充有一定压力的气体。
在油路联接形式上通过独立元件采用外部联接,或内部联接。
蓄能器与油缸作为两个独立元件通过油路联接构成液压回路,或将二者做成集成元件通过油路联接构成液压回路。
蓄能器与油缸相对位置的排列方式以各自的轴线为基准平行排列或同轴排列或二者轴线重合。
由一个蓄能器和一个油缸通过油路联接组成一个独立封闭的液压回路;由两个或几个蓄能器和一个或几个油缸通过油路联接组成一个独立封闭的液压回路。
在液压回路中装有输出张力或油压力测量装置和补油装置,这两个装置通过控制阀控制与液压回路的开启和关断。
补油装置是补油瓶、微型油泵或储油罐。
输出张力或油压力测量装置是传感器或压力表。
此外,还可在油缸前端增加变比机构,改变输出张力和补偿位移大小,从而减少蓄能器和油缸的体积大小。
还可在该装置上增加补偿位移测量装置。
油缸活塞杆与接触网线索(接触导线和承力索)通过补偿绳连接,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接触网线索(接触导线和承力索)收缩,拉动油缸活塞杆伸出,油缸里的液压油排出并进入蓄能器,蓄能器储存能量,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接触网线索(接触导线和承力索)松弛,蓄能器释放能量并向油缸里排出液压油推动油缸活塞杆回缩,从而保持接触网线索(接触导线和承力索)的张紧,此过程由液压补偿装置自动完成并始终保持接触网线索(接触导线和承力索)的张力为恒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补偿精度高,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性高。不需要重力元件—坠砣和滑轮,能直接安装在隧道拱顶、隧道洞门或接触网支柱顶端或其它下锚空间低矮狭窄的处所,避免隧道扩挖,节省工程造价,提高施工效率。应用在通过人口稠密居民区或繁忙公路干线的桥梁支柱上,即使发生接触网断线也不会损坏桥梁,特别是不存在造成车毁人亡悲剧的安全隐患。此外,应用在有景观要求的场所,能增加城市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中序号 1—控制阀 2—压力传感器 3—蓄能器 4—充气阀 5—座垫 6—抱箍 7—紧固件 8—油缸 9—联接板 10—补油瓶 11—支环 12—油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铁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铁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19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