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润滑油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4555.0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8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超;李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盛安机械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02 | 分类号: | F01M1/02;F01M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润滑油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泵,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油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采矿行业的相关国家规定,在井下作业用的齿轮油泵不允许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以防止齿轮油泵工作时不可避免的产生的铝、镁粉尘引发矿难事故,由此可见,齿轮油泵在施工或机械设备上运用的重要性。
例如专利号01252929.X公开了一种齿轮油泵,包括泵体、一对渐开线齿轮,其特征在于:进油孔及出油孔在泵体的轴向端面上,虽然解决了齿轮油泵泄漏的问题,但是存在齿轮油泵工作时噪音大。
传统的齿轮油泵工作时,噪音大,给环境造成噪声污染,而且散热差,润滑油的油温高,使泵油齿轮磨损加剧,极大缩短了齿轮油泵的使用寿命,也影响其他连接设备的正常使用。由此可见传统的齿轮油泵存在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油循环装置,该发动机润滑油循环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实现降低噪音,增强散热,减少泵油齿轮的磨损,降低润滑油油温,同时促进机油的循环,避免装置漏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发动机润滑油循环装置,包括壳体与上盖,所述壳体内腔上端部设置有进油孔,所述壳体内腔的下端部设置有出油孔,所述壳体内腔上设置有第一泵油齿轮与第二泵油齿轮,所述第一泵油齿轮与动力输入齿轮连接,所述第一泵油齿轮与第二泵油齿轮间相互啮合,所述壳体与上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第一泵油齿轮与第二泵油齿轮的齿轮轴孔,所述上盖经穿设在上盖的螺栓与壳体固定,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涂层。
进一步,所述上盖外表面上涂有消声涂层。
进一步,所述壳体外表面上涂有散热涂层。
进一步,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或毛毡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进油孔与出油孔上均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是该发动机润滑油循环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实现发动机内部的润滑油循环,充分的润滑发动机齿轮组,防止润滑油的温度过高,减少润滑油挥发,减少发动机磨损和泵油齿轮的点蚀;二是壳体上设置散热涂层,增强了发动机润滑油循环装置的散热,可以降低润滑油油温,减少泵油齿轮的磨损,延长寿命;三是该发动机润滑油循环装置的外周具有安装孔,便于直接安装在发动机的机壳上;四是该发动机润滑油循环装置的上盖涂有消声涂层,可以降低发动机润滑油循环装置工作时的噪音,较少噪声污染,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发动机润滑油循环装置的全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中发动机润滑油循环装置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发动机润滑油循环装置的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发动机润滑油循环装置的出油孔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壳体 2-上盖 3-进油孔 4-出油孔 5-第一泵油齿轮 6-第二泵油齿轮 7-动力输入齿轮 8-密封圈 9-齿轮轴孔 1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阅图1~4,一种发动机润滑油循环装置,包括壳体1与上盖2,所述壳体1内腔上端部设置有进油孔3,所述壳体1内腔的下端部设置有出油孔4,所述壳体1内腔上设置有第一泵油齿轮5与第二泵油齿轮6,所述第一泵油齿轮5与动力输入齿轮7连接,所述第一泵油齿轮5与第二泵油齿轮6间相互啮合,所述壳体1与上盖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8,所述上盖2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第一泵油齿轮5与第二泵油齿轮6的齿轮轴孔9,所述上盖2经穿设在上盖2的螺栓10与壳体1固定,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涂层。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发动机润滑油循环装置在工作过程中降低噪音,所述上盖2外表面上涂有消声涂层。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发动机润滑油循环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更好的散热和减少泵油齿轮磨损,所述壳体1外表面上涂有散热涂层。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发动机润滑油循环装置的壳体与上盖之间漏油,所述密封圈8为橡胶密封圈或毛毡密封圈。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发动机润滑油循环装置的进油孔与出油孔漏油,所述进油孔3与出油孔4上均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盛安机械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盛安机械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45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白菜、胡萝卜高产栽培技术
- 下一篇:一种田间直播育苗器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