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功率光伏逆变低电压穿越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7437.7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6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远;刘志坚;李慧霞;陈诺;李瑞廷;张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光伏逆变低 电压 穿越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小功率光伏发电过程中实现低电压穿越的电路,特别涉及一种小功率光伏逆变低电压穿越电路。
背景技术
当小型光伏供电系统渗透率较高或出力加大时,电路发生故障引起跳闸,由于故障恢复光伏电路需要时间,在此期间引起的功率缺额将导致跳闸,从而引起停电,影响电路安全稳定运行。因此,需开展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保障光伏电路安全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功率光伏逆变低电压穿越电路,以解决小功率光伏发电过程中由于天气、光照强度、设备故障等问题引起的电压跌落问题。
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小功率光伏逆变低电压穿越电路,包括整流模块、限流电阻R1、超级电容C1、二极管ⅠD7、二极管ⅢD8、光伏逆变器并网端J1、光伏逆变器接触线圈J2、二极管ⅡD9;光伏逆变器并网端J1与整流模块连接,整流模块的正极与光伏逆变器接触线圈J2的正端连接,整流模块的负极通过限流电阻R1、二极管ⅡD9与超级电容C1正极连接,整流模块的负极与光伏逆变器接触线圈J2的负端连接、并与超级电容C1的负极连接,超级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ⅠD7串联后与光伏逆变器接触线圈J2的正端并联,光伏逆变器接触线圈J2负端与超级电容C1负极连接,光伏逆变器接触线圈J2正端与二极管ⅢD8正极连接,光伏逆变器接触线圈J2负端与二极管ⅢD8负极连接。
所述整流模块为三项整流电桥,光伏逆变器并网端J与三项整流电桥连接。所述三项整流电桥包括D1、D2、D3、D4、D5、D6;光伏逆变器并网端J1分别与三项整流电桥的D1、D2、D3、D4、D5、D6连接。
一种小功率光伏逆变低电压穿越电路的工作原理为:当光伏逆变器并网端J1正常工作时,光伏逆变器接触线圈J2正常工作。同时,光伏逆变器并网端J1通过限流电阻R1、二极管ⅡD9给超级电容C1充电,保证在一段时间内,光伏逆变器接触线圈J2电压不低于最低工作电压,实现逆变器不脱网,与此同时,二极管ⅠD7承受反向电压而截止;当光伏逆变器并网端J1电压突然跌落时,超级电容C1通过二极管ⅠD7给光伏逆变器接触线圈J2供电,使之可以保持在一段时间内正常工作,线圈电压不低于最低工作电压,实现逆变器不脱网,同时,二极管ⅡD9受反向电压截止,电流不流过限流电阻R1,减小能量消耗,二极管ⅢD8与光伏逆变器接触线圈J2并联,在逆变过程中中起续流作用,保护逆变电路。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电路工作稳定,可靠性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各标号为:整流模块、限流电阻R1、超级电容C1、二极管ⅠD7、光伏逆变器并网端J1、光伏逆变器接触线圈J2、二极管ⅡD9、二极管ⅢD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小功率光伏逆变低电压穿越电路,包括整流模块、限流电阻R1、超级电容C1、二极管ⅠD7、二极管ⅢD8、光伏逆变器并网端J1、光伏逆变器接触线圈J2、二极管ⅡD9;光伏逆变器并网端J1与整流模块连接,整流模块的正极与光伏逆变器接触线圈J2的正端连接,整流模块的负极通过限流电阻R1、二极管ⅡD9与超级电容C1正极连接,整流模块的负极与光伏逆变器接触线圈J2的负端连接、并与超级电容C1的负极连接,超级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ⅠD7串联后与光伏逆变器接触线圈J2的正端并联,光伏逆变器接触线圈J2负端与超级电容C1负极连接,光伏逆变器接触线圈J2正端与二极管ⅢD8正极连接,光伏逆变器接触线圈J2负端与二极管ⅢD8负极连接。
整流模块为三项整流电桥,光伏逆变器并网端J与三项整流电桥连接。三项整流电桥包括D1、D2、D3、D4、D5、D6;光伏逆变器并网端J1分别与三项整流电桥的D1、D2、D3、D4、D5、D6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74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