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管棒坯抛丸机装卸载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751963.0 | 申请日: | 2013-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7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 发明(设计)人: | 周鹤;张明祥;高博;吴军堂;胡旭坤;张晓明;闫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C5/00 | 分类号: | B24C5/00;B24C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9 | 代理人: | 陈霁 |
| 地址: | 721013 陕西省宝鸡***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管 抛丸 装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管棒坯抛丸机的装卸载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合金在高温下极易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皮,国内外通常采用抛丸设备进行去除。由于抛丸设备的固有特点和管棒物料形状的限制,管棒物料抛丸设备通常将带状橡胶履带制作成“C”型,带动管棒物料在其表面转动,在高压丸粒的喷射下去处氧化皮。
现有技术中,金属合金管棒坯抛丸机装卸载物料采用天车夹持物料,并通过人工转移装进抛丸机“C”型橡胶履带槽,其过程不容易控制,使得物料进出抛丸机均需借助人力及辅助工具,效率低下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金属合金管棒物料抛丸机装卸料装置,采用自动化控制,提高了物料转移的效率、准确性和一致性,在物料装卸过程更加安全、稳定、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管棒坯抛丸机装卸载装置,该装置包括:
上下料平台,上下料平台上具有传动轨道,用于上传物料;
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接近开关,用于检测上下料平台上传的物料到规定位置时,停止传动;
机械手,用于当物料传送到上下料平台的规定位置时,抓取物料;
液压缸,用于控制机械手的动作;
抛丸室物料滚动装置,用于收取机械手抓取的物料,运送到抛丸室,利用机械手抓取走物料;
物料辊道,用于接收机械手抓取的物料,并传送到上下料平台。
优选地,液压缸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第四液压缸、第五液压缸、第六液压缸;
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用于机械手的垂直动作;
第三液压缸用于机械手的抓取和松开;
第四液压缸和第五液压缸用于机械手的横向移动;
第六液压缸用于机械手的开启舱门。
优选地,装置包括第一同步阀,用于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同时动作。
优选地,装置包括第二同步阀,用于第四液压缸和第五液压缸的同时动作。
优选地,第三液压缸为伸缩行程可调的液压缸,用于调节机械手的钳口的闭合大小。
优选地,机械手内侧具有尼龙块,用于防止损伤物料。
优选地,抛丸室物料滚动装置包括电机和三个辊子,靠近里面的两个辊子与抛丸室喷枪排列成三角形,用于确保物料进入抛丸室后位于靠近里面的两个辊子之间。
本发明的优点,金属合金管棒物料抛丸机装卸料装置,整个程序采用自动化控制,提高了物料转移的效率和一致性。各动作信号逐级发出,从而保证了整个装卸料过程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金属管棒坯抛丸机装卸载装置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金属管棒坯抛丸机装卸载装置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一种金属管棒坯抛丸机装卸载装置平面图。具体地,如图1所示,一种金属管棒坯抛丸机装卸载装置,该装置包括:上下料平台,上下料平台上具有传动轨道,上传物料;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接近开关,检测上下料平台上传的物料到规定位置时,停止传动;机械手,当物料传送到上下料平台的规定位置时,抓取物料;液压缸,控制机械手的动作;抛丸室物料滚动装置,收取机械手抓取的物料,运送到抛丸室,利用机械手抓取走物料;物料辊道,接收机械手抓取的物料,并传送到上下料平台。
其中,图1中101为第三液压缸,102为第一液压缸,103为第二液压缸,104为物料辊道,105为机械手,106为第四液压缸,107为第五液压缸,108为第6液压缸。
图2为本发明一种金属管棒坯抛丸机装卸载装置立体图。本实施例具体包括如下装置:
上下料平台,上下料平台上具有传动轨道,上传物料。具体地利用传动轨道运送物料到机械手及储存抛丸后的物料。
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接近开关,检测上下料平台上传的物料到规定位置时,停止传动。具体地还可以检测上下料平台装置上有无料,检测机械手装置是否到位。接近开关的位置可以根据物料的尺寸进行调整,从而使各种规格的物料在上料时均能保证准确停止在机械手下方,保证机械手准确抓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未经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19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制交流电源柜后面板
- 下一篇:一种基站用智能电源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