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紫米粽子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48330.4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0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彭小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小琳 |
主分类号: | A23L1/10 | 分类号: | A23L1/10;A23L1/3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韦永青 |
地址: | 545005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粽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紫米粽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在端午节吃粽子是该节日的传统习俗,粽子是将糯米和馅料用竹叶包裹起来煮制的一种食品,其带有糯米的稻香和粽叶的清香,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传统的粽子在北方以糯米加入红枣的枣粽居多,在南方则有在糯米中加入豆沙的豆沙粽和在糯米中加入猪肉的肉粽等品种,品种比较单一。现有粽子的制作,先要在泡过的糯米中加入植物油,以使粽子软滑可口,糯米粒不粘结在粽叶上,但这种制作的方法在粽子熟制的过程中,植物油和米粒不能完全溶合,容易使糯米松散,制熟后的粽子使人吃起来有油腻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粽子不仅仅在端午节的时候被人们食用,粽子成为了人们日常的食品,人们对粽子的选择,不但要求天然、营养的全面均衡,更要求品种的多样化和丰富口感,对粽子制作的改进和创新是人们为之不断努力的新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然、爽滑可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紫米粽子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紫米粽子,包括有下列重量份数配比原料制成:
紫米60份,鲜猪肉15份,肥肉沫1.2份至2.4份,绿豆7份,板栗1份至1.2份,盐1份,白糖1份,食用植物油1份;
制作步骤是:
a、洗米:将紫米的杂质去除干净,用清水淘洗2遍后,将紫米浸泡0.5小时至1小时;
b、脱水:将泡好的紫米沥水,时间为10分钟;
c、拌米:在b步骤制得的紫米中加入肥肉沫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盐、白糖和食用植物油并搅拌均匀,再加入食用碱,搅拌均匀;
d、包制粽子:将板栗、绿豆、鲜猪肉与步骤c制得的物料放入粽叶中,包制粽子;
e、熟制:将包好的粽子放入杀菌锅内煮制杀菌,温度为100℃至110℃,时间2小时至3小时,熟制后冷却即得。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粽叶为竹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紫米中加入肥肉沫,在粽子熟制的过程中,紫米与肥肉沫的温度一同升高,肥肉沫慢慢溶化在饭粒中成为一体,使制出的粽子晶莹透亮,爽滑可口、味道鲜美。
本发明的粽子采用的主料是紫米,紫米中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赖氨酸、核黄素、硫安素、叶酸等多种维生素,以及铁、锌、钙、磷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紫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等作用。
绿豆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豆类食物。绿豆含有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其蛋白质的含量几乎是粳米的3倍;绿豆性味甘凉,有清热祛暑解毒,利水等药用功效;常食绿豆,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炎有较好的治疗辅助作用;本发明的粽子增加了绿豆,不但增加了粽子的营养成分,还使粽子口感均衡不油腻。
板栗是一种补养治病的保健品,中医学认为,板栗性味甘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活血、止血消肿等功效,板栗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板栗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人们常食板栗,对抗老防衰、延年益寿有很大的好处;本发明的粽子增加了板栗,不但增加了粽子的营养成分,还使粽子更可口不油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本紫米粽子,制作步骤是:
a、洗米:将120 公斤的紫米的杂质去除干净,用清水淘洗2遍后,将紫米浸泡1小时;
b、脱水:将泡好的紫米沥水,时间为10分钟;
c、拌米:在b步骤制得的紫米中加入4公斤的肥肉沫搅拌均匀,然后加入2公斤的盐、2公斤的白糖和2公斤的食用植物油并搅拌均匀,再加入0.2 公斤食用碱,搅拌均匀;
d、包制粽子:将2.4公斤的板栗、14公斤的绿豆、30公斤的鲜猪肉与步骤c制得的物料放入粽叶中,包制粽子,得到708个粽子;粽叶为煮制过的竹叶,温度为100℃,时间为10分钟;
e、熟制:将包好的粽子放入杀菌锅内煮制杀菌,温度为110℃,时间3小时,熟制后冷却即得。
实施例二
本紫米粽子,制作步骤是:
a、洗米:将60 公斤的紫米的杂质去除干净,用清水淘洗2遍后,将紫米浸泡0.8小时;
b、脱水:将泡好的紫米沥水,时间为1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小琳,未经彭小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83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工具头壳自动换位90°车床车削夹具
- 下一篇:组合虎钳